二层网络 Arbitrum 已经上线了, 看看如果把 token 转移到二层网络
最近接入了 Arbitrum,测试了好一段时间了,期间还踩到了一些很重要的坑,会影响安全性和可用性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下我们的这些经验,以便后续想接入 Arbitrum 的项目团队避免重复踩坑。
上周我们聊到什么是Rollup?Optimistic Rollup
接着本篇我们再谈谈另一种rollup方案--zk-rollup(ZR)
Polygon (前 Matic 网络) 通过大幅提高其网络可扩展性和整体的交易处理速度来改善以太坊区块链的功能。Polygon 使用自己的 PoS 区块链和 Commit Chain (提交链) 连接来实现扩容以太坊网络的目标,并试图解决可能会阻碍区块链技术被广泛采用的低效率问题。
本文我们介绍主要介绍了rollups这种主流layer2技术,rollups中根据何时去验证L2提交的状态是正确的时机分为了欺诈证明和zk rollups 。
本文从团队、技术、数据可用性、项目资方、应用和路线图等角度对 zkSync 和 StarkWare 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Arbitrum是Layer2 Rollup的一种方案。采用挑战机制确定Rollup状态的终局性。为了引入轻便挑战机制,Arbitrum定义了AVM,一种可以方便证明执行状态的虚拟机,并设计了mini语言和编译器。在AVM上模拟了EVM的执行环境,兼容EVM。挑战时将执行过程进行400分分割,由L1执行少量指令确定状态是否正确。
在每个 rollup 类型中都有类似的情况。虽然作为主流的 Optmistic Rollups 解决方案 Arbitrum 和 Optimism 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将两者区别开来的不仅仅是用户对两个方案的忠诚度。而是,他们各自解决争议的方法产生了一些在性能方面的权衡。鉴于这两个方案都旨在为以太坊提供完整的扩容功能,因此这些权衡值得讨论。
为什么说 Arbitrum 植根于以太坊的安全性中,它将如何防御审查攻击
Layer2是个大的话题。是否去中心化,是否安全,资金状态确认时间是Layer2的主要的讨论话题。最近有点时间,总结一下Layer2的理解和思考。
简析目前存在的几种 L2 方案
Matter-Labs开源了PLONK算法的验证电路,能实现多个PLONK证明的聚合证明。聚合电路证明某个证明可验证,并且验证使用的VK是正确的。注意的是,PLONK算法验证的最后一步(配对函数)并没有在电路中验证,而是依赖智能合约进行验证。
文章认为 zkPorter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zkPorter 不仅可以实现 20,000+ tps 的吞吐量,而且在安全性上优于 Optimisitc Rollup。
短短半年时间里, Arbitrum 生态飞速生长, 已经在各个赛道上都拥有成熟并且出圈的特色项目
Arbitrum 不仅继承了 Optimistic Rollup 方案的安全特性,还在挑战期时长和审查攻击上做了考量。
如何让以太坊的 EVM 成为标准,且不再需要在 L2 上重新实现 EVM。
2021 年 4 月 23 日,The Delphi Podcast 主持人和 Delphi Ventures 基金管理人 Tom Shaughnessy 邀请当前最热门的以太坊 Layer 2 Rollup 扩容项目负责人和知名投资分析师,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
dYdX 最近推出了基于 ZK-Rollup 模式(即链上数据)下的 StarkEx 可扩展性引擎的永续合约平台。StarkEx 既能为用户提供可扩展性和更低的 gas 成本,又能用来构建更好的系统:实现新的业务逻辑,包括需要依靠 Layer 2 方案降低高昂成本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