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早期的账户模型将用户行为与密钥控制紧密耦合,限制了钱包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账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 AA)试图打破这一耦合,让合约账户像外部账户一样发起交易、管理资产、实现自定义逻辑
全球公链进展 每周更新 - 2023/3/6
本章深入剖析了 Web3 登录中最核心的认证机制 —— 数字签名,帮助读者理解从「输入密码」到「签名消息」的本质转变。通过对 eth_sign、personal_sign、EIP-191 等签名标准的讲解,我们构建了完整的签名验证流程,包括签名格式、地址恢复与安全对比。同时明确了前端负责签名
eth_sign
personal_sign
区块链API,区块链+API,是使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起来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它允许信息来自同一个信息源,从而连接多个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共享。
以太坊虚拟机(EVM)是智能合约执行的“心脏”,其设计体现了 Web3 对安全性、确定性与去中心化计算的极致追求。它通过栈式模型、内存分区、Gas 管控与调用帧机制,支撑了整个智能合约生态。
以太坊并未使用传统数据库,而是构建出一套具备可验证性、安全性与高效索引能力的底层数据结构 ——Merkle Patricia Trie(MPT)。
它支撑了账户状态、合约变量、交易记录的存储机制,也是轻节点验证和跨链证明的基础。
在以太坊上,智能合约并非“上传即运行”,而是经过部署、创建账户、执行初始化代码、调用函数等多个阶段,最终形成可被调用的链上代码单元。理解这一流程,有助于开发者编写更可靠的合约,也有助于安全分析和调试优化。
记录一下区块链的个人学习笔记,当前公链生态中最主流的是BTC和ETH链,因此本文介绍BTCÐ的私有链搭建教程,为后续基于ETH&BTC的进一步程序开发做好准备。说明:本机环境Mac12.2.1,不同环境可能略有差异1ETH私有链搭建教程安装go-et
以太坊的未来不是让一条链跑所有交易,而是通过Rollup + 数据可用性层(DA)走向真正可扩展的模块化世界。 本文带你看懂 Layer2 原理、EIP-4844、Danksharding 等关键概念,并理解以太坊为何“把执行交给别人,自己只负责共识与数据”
智能合约一经部署后代码不可变,这是保障链上安全性的重要特性。但现实中,大多数 Web3 项目需要随着协议演进、功能扩展而持续更新。为了在不丢失状态和地址的前提下迭代逻辑,Proxy(代理)升级模式逐渐成为智能合约工程的事实标准。
了解区块链钱包连接协议的底层原理与实现方式,涵盖 EIP-1193 注入标准、WalletConnect v2 架构、多设备扫码通信机制及消息交互流程。通过理论解析与代码实战,帮助开发者全面理解“连接钱包”背后的协议逻辑,为前端集成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EIP、ERC、接口设计、标准化、OpenZeppelin、ERC165
本章聚焦于钱包连接与签名交互中的用户体验设计,覆盖状态反馈、异常处理、移动端适配与组件封装等实战策略,帮助开发者构建稳定、友好的 Web3 钱包交互体验。通过合理设计连接按钮、签名提示、网络切换等模块,显著提升 DApp 的专业感与可用性。
本章系统整理了 Web3 钱包集成中的 20 个高频问题,涵盖连接器配置、网络切换、合约钱包兼容、WalletConnect 会话管理等核心场景,配合实用代码与调试策略,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并解决真实项目中的难点,是上线前不可或缺的实践指南。
Gas费的大幅度波动对以太坊生态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