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迪效应如何让用户对DeFi“品牌”过度自信

文章讨论了DeFi中的林迪效应,即一个事物存在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文章区分了在不可变和可升级协议中林迪效应的应用,指出升级可能会重置协议的“林迪时钟”,并强调品牌信誉在用户信任中的作用,建议用户在评估DeFi协议的安全性时,既要考虑底层技术,也要考虑品牌声誉。

用户对 DeFi 品牌的信心会随着品牌在没有事故的情况下存活的时间越长而增加,但每一次新的升级都可能会重置这个时钟。

Lindy效应如何让用户对 DeFi “品牌” 过度自信

观点

作者:Morpho Labs 联合创始人 Merlin Egalite。

加密领域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它被设计成“无需信任”的,但信任和品牌的寿命往往在用户决定在哪里分配和使用他们的加密货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Lindy 效应(林迪效应)经常在 DeFi 领域被讨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它的应用并不一致,有时应用于公司或品牌,有时应用于协议的代码。值得剖析一下 Lindy 效应如何应用于两者,以及用户在评估他们的产品选择时应该注意什么。

什么是 Lindy 效应?

Lindy 效应告诉我们,一种非易耗品——思想、技术或文化现象——存活的时间越长,预计它持续存在的时间就越长。如果某件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那么它很可能会继续这样做。

该理论最初由 Albert Goldman 在 1964 年的一篇名为 Lindy’s Law 的文章中提出,并应用于喜剧演员:

“电视喜剧演员的预期寿命与他在媒体上的总曝光量成正比。”

这个概念主要通过 Nassim Nicholas Taleb 的著作 《反脆弱》 传播开来,并扩展到任何类型的非易耗实体。

将 Lindy 效应应用于 DeFi 协议

不可变的 DeFi 协议显然是非易耗品,因此 Lindy 效应必然适用。它可以被翻译成以下内容:

协议在没有发生重大漏洞的情况下运行的时间越长,将来保持安全的可能性就越大。

像 Uniswap v1(于 2018 年 11 月推出)或 v2(于 2020 年推出)这样的协议,自推出以来一直运行,没有任何重大漏洞。因此,它们是这个概念的主要例子。用户期望这些协议继续平稳运行,并且被利用的风险极小。

相关: 中心化稳定币可能对 DeFi 构成风险——Curve Finance 创始人

然而,当应用于像 Aave、Compound 或 Lido 这样的可升级协议时,这个想法就不那么直接了。这些协议经常被更新以提高性能、添加功能或修复安全问题,这使得事情变得复杂。这引出了我们在 Lindy 效应背景下,不可变协议和可升级协议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观点,功能

Lindy 效应很容易理解 (X)

将 Lindy 效应应用于可升级协议的缺陷

对于可升级协议,每次应用重大升级或补丁时,代码都会发生变化。就像在 忒修斯悖论 中一样:当一个协议的逻辑被一块一块地替换时,我们还能认为它是同一个协议吗?

以 Aave 或 Compound 为例:它们会频繁地进行代码更新,以添加新功能,或者有时修复关键错误。从 Lindy 效应的角度来看,每次更新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体(代理指向的新的合约地址),并且用户应该在技术上重置他们的风险评估。然而,大多数用户将该协议视为一个连续的实体(事实上,代理的地址没有改变!),并且没有考虑到这些升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新漏洞。

这个原则也适用于构建在可升级平台上的智能合约。基础平台的每次更新都会重置集成的 Lindy 效应,有时甚至完全破坏集成。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最近的 Aave v3.2 升级,它破坏了一些使用不可变代码的集成,这些代码无法适应新的逻辑。Aave 团队不得不回滚某些更改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突出了在可升级平台上构建不可变代码的挑战。

当然,这种偏差不仅适用于可升级合约,还可以扩展到模块化协议,其中堆栈的一个不可变部分可以被交换到新的部分。

因此,用户经常高估可升级协议的安全性,从而导致风险评估中的认知偏差。这在 DeFi 中尤其存在问题,即使是出于善意或必要的更新,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漏洞。

例如,2023 年 3 月的 Euler 黑客攻击是由一个看似良性的升级造成的,该升级引入了一个新函数,该函数似乎是攻击的关键促成因素。

品牌层面的 Lindy 效应

虽然协议层面的 Lindy 效应可能会随着每次更新而重置,但只要没有发生漏洞利用,品牌层面的 Lindy 效应就会继续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协议会根据其过往记录、安全实践和开发团队的经验来建立声誉。像 Aave 或 Compound 这样的品牌成为安全的代名词,不仅仅是因为底层代码,还因为这些组织所获得的可靠性和专业知识,正如 BGD Labs 的 Ernesto 所指出的那样。

这种信任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多年建立起来的:

  • 开发人员、风险管理者和安全专家的集体经验
  • 积极致力于品牌建设的营销和社区参与
  • 强大的安全实践和定期审计
  • 对代码和在其他系统中经过验证的模式的深刻理解

这里的关键在于,用户通常会根据协议的品牌来信任该协议,而品牌充当了安全性的启发式方法。这种偏差相当自然,并且是用户区分精华和糟粕的一个很好的启发式方法。然而,这有时可能会产生误导。营销和叙事可能会掩盖潜在的风险,并且关键事件可能会被淡化或对公众隐瞒。

如何应用 Lindy 效应

虽然只有不可变协议才能始终如一地积累真正的 Lindy 效应,但可升级协议仍然可以提供显著的好处,尤其是在强大的、实至名归的品牌支持下。

此外,要求所有用户在协议层面检查技术更新并不一定现实;因此,品牌层面的 Lindy 效应将提供有用的见解。

然而,更高级的用户和集成商,如协议、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同时考虑底层协议的技术结构和更广泛的品牌体验,以更准确地了解给定协议的真实 Lindy 效应。只有同时关注这两个方面,他们才能就信任哪里做出明智的决定。

正如 Nicholas Nassim Taleb 所写:“唯一有效的判断者是时间”

杂志: 大多数 DePIN 项目甚至几乎不使用区块链——是真是假?

Merlin Egalite 是 Morpho Labs 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Morpho 协议的核心贡献者。他是智能合约安全方面的专家,曾为 Giveth、Commons Stack 和 Kleros 等开源项目做出贡献。在 Morpho Labs,Merlin 领导集成团队,专注于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开发者关系以及通过开发者参与推动增长。

浏览更多类似文章

订阅 Finance Redefined 新闻邮件

每周为你提供最新的 DeFi 进展、深刻的分析,以及发现新的金融机会,帮助你自信地做出明智的决策。每周五送达

通过订阅,你同意我们的 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 原文链接: cointelegraph.com/news/h...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点赞 0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Cointelegraph
Cointelegraph
https://cointelegrap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