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 Labs:与 Meta Network 再聊社交代币

  • OG Lab
  • 更新于 2021-04-24 16:50
  • 阅读 3030

最早 OG Labs 就聊过社交代币,而前几天与 Meta Network 就社交代币更深入的聊了聊,以下为文字回顾。

最早 OG Labs 就聊过社交代币,而前几天与 Meta Network 就社交代币更深入的聊了聊,以下为文字回顾。

主持人:Blockpunk,OG Labs 主理人、联合创始人。以下简称「Punk」。嘉宾:小岛美奈子,Meta Network 创始人。以下简称「小岛」。

Punk:

能不能先讲介绍下 Meta Network 想解决什么问题?

小岛:

Meta Network 是 Matataki 品牌升级后的名称,延续开 Matataki 之前的业务。但是具体架构上确实是稍微有一些变化的。因为我们设计 Matataki 的时候把耦合度做的比较高,就是各个模块之间必须要组合在一起才能够工作,但现在我们希望把每个模块抽象出来、每个模块都可以成为一个整体。

图片

我们最重要的模块,就是基于社交代币本身,包括发行、交易。我们把这一层抽象出来叫做「Meta Network」。我们原先的业务(瞬Matataki)相当于就是搭在这个协议层之上的应用层。

我们最想的解决问题是使用通证经济去给创作者赋能。这里说的「创作者」是更广义的创作者。他们不仅仅包括文章的创作者,也包括 b 站up主这样的短视频作者、开源软件的作者、甚至是独立游戏开发者。

我们希望社交代币能强化粉丝与创作者之间的联系。上周我在上海做了一个独立游戏制作人的活动,来了很多的独立游戏制作者,他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有些作品的质量是非常高的,但这些独立游戏开发者,一没有钱、二没有团队,三没有时间,因此哪些绝妙的想法难以交付成很好的产品。

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我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工具,帮助我去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正好就在 加密世界里,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机会。在 18 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着手设计这样一个产品。

现在因为 NFT 出圈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这个设想,有人叫它社交代币,也有人叫它community token,有人叫它 DAO,名字很多,但我觉得它们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包括最近的 mirror.xyz,他们流行的「众筹创作机制」,我们很早之前都试验过。

我们现在就是希望把这个东西完成得更像一个产品,然后去交付给我们的创作者,希望他们可以充分体验如何使用区块链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Punk:

明白,社交代币这个概念的确不是很新的概念,在以太坊刚出现的时候,就有口号叫「Tokenize Everything」,所以社交关系、社交资本显而易见地会被 tokenize,这个产物就是社交代币。

但为什么这件事到了今天才变得这么重要?为什么突然涌现出来这么多做社交代币的项目、甚至还有市值进入前 30 的项目比如 $CHZ。社交代币能给创作者们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呢?

小岛:

分享一篇文章: https://blockchain.capital/consumer-meets-crypto/,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 NFT,但我觉得如果把他的写作背景放到社交代币的语境下去理解,会显得更加透彻。

图片

现在海外有一个流行的运动叫「去平台化媒介」,倡导创作者的内容不一定要依托于特定内容平台。这件事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播客这个媒介为例,现在有一些泛用型的播客客户端,他们就是 「去平台化媒介」最早的一种形态。我们认为这种「去平台化媒介」,会越来越流行。但这些媒介上的创作者,他们要怎么去跟自己的读者群保持一个联系呢?那 NFT 和 Social Token 在里面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上面文章就阐述了这样一个趋势。

我再举几个创作者的例子,比如说我认识了一个独立游戏制作人,他制作了一个非常棒的中国风游戏,我们看完视频后都非常激动,但了解后发现他处于一个非常窘迫的状态,没有团队也没有投资,作品随时可能流产。他本来有机会成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应该被更好地 deliver 出去。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个东西 token 化,然后在它很早期的时候参与其中,获得 token 的奖励,那么这个 token 就会变成一个可投资的标的,这样创作者就有机会继续创作。

其实比特币最早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15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硅谷风投者 Naval Ravikant,大家可能都看过他写过的一些文章。2015年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叫《比特币的众筹创业模型》(The Bitcoin Model for Crowdfunding: https://genius.com/Naval-ravikant-the-bitcoin-model-for-crowdfunding-annotated)。

图片

文章里说,我们理解比特币的时候,不能把它单纯地理解成一个货币,你要把它看成一个过程。这篇文章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他把比特币看成一种“创作的模式”,在以太坊 ERC-20 普及之后,如今有这么多 DeFi 协议,要做到这一点是更加容易的。那目前最符合我们心目中构想的产品心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刚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的 Gitcoin,但它现在还是比较 Web2.0,它并没有多少通证经济的成分,它更像传统的接外包、发赏金的网站。

图片

另一个就是 itch.io,它是一个由个人开发者运维的独立游戏制作人平台。它与 Steam 的区别在于,它更像一个独立游戏开发者的社区。itch.io 上有很多半成品游戏,比如一些模组,或者一些素材、制作工具,都可以在这里发行。itch.io 不会收任何佣金,但可以自己调节收入捐献比例。它上面还有一个非常酷的 Game Jams 日历,你可以在上面看到每时每刻有哪些游戏正在发行。

图片

我觉得如果这件事能跟通证经济结合起来会非常合适,比如我们在一个游戏早期,去买下一些游戏的原始 token,你可以通过你的原始股(token)去参与这个游戏的创作和制作过程当中,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情。这样一个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玩到更多更有新意的、更有想象空间的、在现有这种游戏工业化体系下原本玩不到的作品。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Punk:

非常有意思,我记得有一个项目叫 Dev Protocol,可以把每一个 Github repo 都代币化。听起来社交代币本身特别像一个早期的创业项目,大家可以像投资早期创业项目一样去投资社交代币。其到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社交代币平台,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 $CHZ,应该有不少人已经通过 CHZ 赚到钱了;还有知名度比较高的 Rally,因为它上了 Coinlist 的售卖;以及老牌的 Tryroll。跟这些发行平台比起来,Meta 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小岛:

跟他们相比,META 最大的优点在于开放性和模块化,并且 META 与 DeFi 协议能结合得更加紧密。上面你提到的平台都不是开源的,但 Meta 每个模块从很早之前都是开源的,你可以在 Meta 的 Github 上看到我们正在做哪些模块。这样的好处在于,META 的任意一个模块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运行,比如编辑器模块、内容拓展模块、第三方账号系统。Tryroll 的空投模块嵌在网站内部,因此你不得不使用它的中心化钱包;META 其实有两套空投(模块)方案,而且不需要和 matataki 网站捆绑在一起。

图片

在 META 的 DApp 商店里可以看到很多应用, Airdrop 与 Quest 这两个都可以拿当成空投的工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要用哪一个。

图片

图片

所以和 Rally 比起来、Tryroll 比起来,Meta 最大的优势在于给创作者留出了更多的自定义余地。因为 Social Token 这件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早期,所以 META 认为应该把想象空间留给创作者自己。我们并没有给创作者很多束缚,比如像 Tryroll 那样,规定创作者必须发行 1000 万枚代币,还需要三年到四年的时间去解锁,Tryroll 平台还要强行抽走总量的 15%。任何一个 ERC20 都可以导入到 META 中,我们也欢迎你把在 META 生成的 token 导出到其他生态中去。

比如我们的「折跃门」系统,它支持你导入/导出代币到到币安智能链、Metic 上,未来还会支持 NEAR 和波卡,不管你在哪个生态,我们都支持你的交互。甚至如果你的 token 成长到一定规模,可以直接把它导出成一个「主网」。

图片

Meta 的理念就是尽量不去控制用户的内容或资产,这是源于 META 基于对 Web3、对 DeFi 的理解。再举个例子,比如最近非常火的 bitclout,我个人觉得这个东西至少有两点需要被质疑:

第一点就是 bitclout 上发行的 token 并没有经过大 V 的同意,而是使用「碰瓷」「强上」的方式,这种做法可能不太尊重创作者。哪怕创作者过来认可了这个 token,这些持币者也可能并不是创作者的核心用户,更可能是炒币的人。但在 Meta 上,创作者自己决定如何发行、管理社区,因此可以把宝贵的初始 token 分配给核心的社区。

第二个问题就是它的设计架构非常古老。比如我作为一个粉丝想要买创作者的 token,必须要先去买 bitclout,而且是要往一个比特币地址里去打钱。大家都知道比特币上是没有智能合约的,所以你无法去触发一个验证程序。

Meta 就是希望帮创作者去生成一个独立的空间,上述种种的前提都是整个网络的架构要足够的开放和模块化才能实现。那在我目前的观察看来,隔壁的那些产品暂时是做不到这些的。

Punk:

我想到另一个项目 mirror.xyza16z crypto 前合伙人出来做的,你能在上面写文章,也能在文章内开启众筹。我发现很多研究员和创作者会通过这个平台来发行自己的社交代币。我其实之前在 Meta 上看过类似的功能,所以想问 Meta 是不是未来也会有这方面的规划?

小岛:

mirror.xyz 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项目,它跟之前的那些项目是有区别的,也非常好玩。它现在的玩法和功能还非常简单,就是定期会举办一些写作比赛,然后大家就去投票。

图片

好玩之处在于,每篇文章都会被通证化,作者也可以去进行一个创作的众筹。这就体现出了社交代币和创作者经济两方面的关系。

第一方面,它能帮助创作者去众筹,比如没有资金的独立游戏制作人,他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去筹集一些资金。

另一方面就是协作层面,因为有了 token 的存在,它就有一个天然的 DAO ,这就是一个天然的协作组织。对作者来说,这个组织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文章写好后可以先发到持币社区中,让社区检查一下有没有写得不好的地方,或者让社区来参与修订,二次加工等等,结束后我再去发布我的文章,同时给他们发 token 作为报酬。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创作者需要承担的工作量。

我觉得未来的通证,它不仅是起到一个众筹工具的作用,对创作者也会起到一个协作和促进的作用。软件开发可以说是最困难的创作活动,里面涉及到非常多协作,一个好的开源项目肯定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就在像能不能把 Github 上那种 pull request 的机制应用到其他内容创作上。比如一个作品的某些生产环节,如校对、润色、剪辑、后期,让粉丝去快速参与、帮助作者更高效地完成,形成一个广义的 mining,这就是我们未来想做的一件事,在 mirror.xyz 上更进一步。

Punk:

其实 mirror.xyz 目前还是比较封闭的,算是 a16z 一贯的玩法,高门槛。下面的这个问题前面也提到了一些,Tryroll 被攻击后直接导致上面的社交代币也基本完蛋,在发行平台的设计哲学上,或者根据你们的经验,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你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坚持?

小岛:

先聊聊下 mirror.xyz 和 bitclout 的邀请制。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这种邀请制的,因为我觉得一个 Web3 的产品一定要是 permissionless(无需许可) 的。因为「好的艺术应该是慷慨的」。每个用户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去体验一个产品。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Tryroll 和 bitclout 的架构是肯定不行的,因为他们是交易所的架构。中心化交易所的架构很容易被攻击,历史上也层出不穷。哪怕是非常头部的交易所,也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比特币圈子里一直都流行一句话叫「Not your keys,not your coins」,就是你甚至都不能保证你的资产是你的。如果你要是懂 DeFi 设计的话,就肯定不会(中心化地)这么做。前年 Vtalik 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Control as Liability」,里面就提到说 Web3 的产品未来一定要尽可能少的去做对用户的控制。

图片

我认为这里的「控制」,不但包括对用户资产的控制,也包括对用户内容的控制。Meta 不去会去控制用户的内容,也不去控制用户的资产,甚至能帮助你导出到其他生态,帮建个人站点,你的资产 META 也不托管。

Punk:

接下来问一个NFT的问题。NFT目前有很多的受众,大众的接受度非常高。Meta在NFT上有没有什么规划?

小岛:

我先说我个人的观点吧,就是 Social Token 是 NFT 的「超集」。

从技术上看,现在的 NFT 只不过是记录一下 token 的使用者是谁,那如果我把 social token 的 deci mode 设置成 0 的话,那它就是一个 ERC-1155 的一个协议,那么你的每个代币就变成整数了。所以我个人觉得 social token 和 NFT 和 ERC-20 之间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界限,我觉得 ERC-20 和 NFT 之间没有非常强的对立,他们之间的转化是非常直接和容易的。

事实上有很多 DeFi 协议就是这么运作的。比如说 Cover,就是先对事件发行了一个 NFT,再把这个 NFT 铸成 ERC-20,再把这个 ERC-20 丢到 Balancer 上面交易。所以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其实没有,包括你看 Uniswap V3,上面的流动性都要变成 NFT 了 。所以我从技术的角度不同意把它们割裂对立起来,主要看你想做什么事情,NFT 也可以是社交代币。

Punk:

上面说到,Bitclout 其实做了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事情,它为推特上排名前 1 万的大 V 强行发行了社交代币,在早期的确活动了大量的关注,但仔细思考可能经不住推敲。当我们在讨论社交代币平台时,什么才是它的基本面?社区的共识,还是创作者本人的共识?甚至是社交代币平台自己的交易量?META 认为哪个更重要?能不能结合其他平台包括 Meta 自己来讲?

小岛:

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创作者本身是否认同,创作者和他的社区是否真的把 social token 应用在了他们的创作活动之中,而这一点才是 META 关注的。

我觉得 bitclout 已经背离了白皮书的愿景,这些社交代币能被创作者应用到创作活动里去吗?并不能,因为可组合性不好,创作者无法把它们放到 Telegram 里去打赏或发红包。

它们能被做成付费墙吗?现在有不少 Web3 应用在做这件事,把 token 做成付费墙。bitclout 没有这些基本的功能,所以它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这个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它不一定局限在创作者里,比如一个美团上的商家,它也可以使用这个方式发放自己的优惠券、线下活动的纪念品等等。

Matataki 上面有一个动态时间线的功能,能把推特、bilibili、微博的动态聚合起来,然后帮助创作者发行个人代币,再配合上我们的高组合性,会真正促进创作者的创作活动。

Punk:

社交发行平台早期一定绕不开一个问题,哪就是入住 KOL 的数量、名气,有没有能自带流量、自带社区的 KOL,这是考量基本面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有另一种观点,就是真正好的社交代币平台,应该具有从社区养成 KOL 的能力,产出「新文化的创造者」。小岛认为在「精英化引入」和「无准入养成」这两种路线之间应该怎么权衡?Meta 更偏向哪一种风格?

小岛:

首先因为前面我提到过「艺术应该是慷慨的」,所以我非常支持平民化路线;但同时META也会引入外部的KOL,我也找一些 b 站头部 up 主聊过,社交代币能有效地帮助他们从接商业广告流量变现中解脱,也是我们常说的「恰饭」,转而从粉丝与社区中获利。

对于创作者来说,因为「恰饭」失去粉丝支持的例子有很多,甚至会损害 up 主的声誉。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粉丝最多骂两句,做不了什么事情;但如果有那个 up 主的社交代币,你可以运用一些 DeFi 协议做空他。对粉丝来说,他们的选择是变多了的。如果 WSB 事件再发生一次,结合社交代币就会非常有意思。

回到问题本身,关于是「精英路线」好还是「平民路线」好,我倾向于后者,因为那些中小创作者、长尾创作者,一旦跟粉丝产生连接,他们的创作欲望就会更强,只有中小创作者足够多,整个平台生态才会繁荣。

Punk:

我也是比较认同你的观点的,因为“占领城市不一定可行,但农村包围城市一定可行”。

社交代币也能帮助那些长尾的创作者,我觉得这个也是社交代币非常厉害的地方,区块链领域「价值发现」的影响力是如此之高。

小岛可以和我们畅想一下社交代币的未来吗?他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很多人可能现在还想象不到这个具体能做什么,你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构想吗?

小岛:

我觉得未来社交代币的一个场景就是激进市场里的「data as labor」,我们现在互联网上的每一个数据劳工,你的数据可以变成一种资产,你都可以去获得理应获得的一份报酬,这样你的创作会更有动力。

Meta 希望通过市场经济、通过 DeFi 的可组合性去达到这样一个未来。在这样一个未来里,每个互联网居民都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因为有这样一个基于好内容的市场,好内容也更容易被发掘,这也可以避免我们走向一个不断被算法填鸭式灌输某些内容的未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超级马里奥:奥德赛」,里面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每种货币都可以在那个国家买一些东西。我觉得未来的元宇宙可能会有一个基础的货币,比如比特币;但同时也会有一些小的合作社,他们也有自己发行的货币,这个货币既是商品、又是货币、又是一种通往未来的凭证,来保证这个生态的经济平稳运行,避免这个生态发生某些游戏里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

我觉得未来的元宇宙一定是有各种各样个人代币、社交代币或者 DAO 这样跟 Web3 联系非常紧密的。

Punk:

社交代币非常适合做这样子一个基础设施。Meta 未来的路线图是怎样的?

小岛:

Q2 我们会实现「独立子站」和「模块化」。我们现在跟 Game Creator 有合作,等「独立子站」功能出来之后,他们的独立游戏制作人就可以通过 Meta 去发行他们的 social token。

目前我们跟 Polygon、Flow、NEAR、波卡也会合作,把我们的 token 导出到非 EVM 兼容的链上去。

Punk:

我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现在 Meta 的经济系统设计是怎样的?你们是怎么把价值捕获到 META 上的?

小岛: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具体去看的话主要是两点:第一个就是通证治理,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社区治理的模块,在 DApp 商店里有一个 治理委员会的应用,可以通过治理为一些用户加V 等等。这个功能需要你去质押 META 到主网才可以参加。另一个,我们会把现在所有 matataki 上的 META 交易对/积分合成 META 代币本身,去给所有创作者做激励。创作者如果想使用这个平台,他可以更容易建立起一套类似 Synthetix 合成资产的机制去获得收益。

Punk:

最后再问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的社交代币基础设施,包括以太坊、NEAR、FLOW这些,他们是不是成熟到足以支撑社交代币这种高频交互的生态?你认为现在可以做到哪一步?

小岛:

我觉得现在从技术层面来看,很多核心的功能其实已经成熟了。18 年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 scalability(可拓展性) 的问题。因为社交代币它最终还是一个 meta payment 的场景。要等「闪电网络」「雷电网络」这些技术成熟之后才能用。

时间来到 2021 年,我们作为开发者其实已经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包括各种 layer 2 的方案,如果你未来想迁移到另一个生态比如元宇宙,从技术上来说他不会成为很大的问题。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首先,你的产品是不是好用,你的功能是不是完备,你的 SDK 是不是支持各种各样的设计;其次,我们的社区,比如圈外用户他们是不是能像接纳 NFT 一样接纳你的产品。

Punk:

说到出圈,我突然有另一个想问的问题,社交代币如何更能出圈?比如现在我要去说服一个互联网媒体平台的创作者,他们为什么要迁移到 Meta 上来?因为我感觉,好像所有人都敢发 NFT,但大家都不太敢发 social token。

小岛:

就看谁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你认同这个理念,那现在你就应该过来发。此外整个市场在非常早期、爆发式成长的一个阶段,早期去买社交代币的人很难亏。一个创作者,只要不跑路不去做一些伤害社区的事情,我觉得大概率不会出什么问题。

第一批人可能是有所顾虑的,有顾虑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这就是一个双刃剑就看大家怎么去使用它了。互联网本身也是个双刃剑,可以用来传播知识,也可以用来监控别人。

我们未来可能会成立一个 Meta Fund,帮助创作者提供早期流动性,也指导他们去如何应用和参与通证经济、使用 DApp 去建设自己的社区。

完整资源

[1] 线上讨论会完整实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54y1b7k1

图片

点赞 0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OG Lab
OG Lab
江湖只有他的大名,没有他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