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3:Web3大规模采用的最后一块拼图

  • 4pillars
  • 发布于 2025-07-24 16:30
  • 阅读 171

本文介绍了Layer3平台,旨在解决Web3领域中信息过载和学习困难的问题。Layer3通过结合任务(Quests)、链上凭证系统(CUBE)和全链基础设施,将用户的短暂注意力转化为可验证的链上身份,从而实现可信的项目发现和有效的学习体验,促进Web3的大规模采用。

Layer3: Web3 大规模采用的最后一块拼图

主要要点

  • Web3 目前深陷混乱之中,使得探索和学习变得困难。传统的发现和学习结构破坏了信任和真实性,导致用户流失。与 Google 和 Naver 类似,Layer3 帮助消费者发现与其需求和兴趣相关的加密产品。
  • Layer3 的 quests 和各种模块化功能直接驱动用户的链上活动,基于 NFT 的 "CUBE" 将这些行为记录为链上声誉资产。项目使用 CUBE 数据来识别真正的用户,而用户建立自己的身份并获得持续的奖励。
  • 其覆盖 45 多个链的 omni-chain 结构和一个 L3 代币经济模型将平台增长与代币价值增值联系起来。用户、项目和代币之间这种相互关联的结构创造了可持续的飞轮效应。
  • 通过与 Robinhood 等平台的合作证明,Layer3 正在扩展为一个链上超级应用。展望未来,Layer3 正在与 stablecoins、DeFi、SocialFi 和 InfoFi 集成,将自己定位为连接 Web2 和 Web3 的重要平台。

1. 迷失在信息洪流中

人类历史的进程与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处理的信息的绝对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过去,当信息稀缺时,生产新信息是一项关键价值。但对于生活在信息过载时代的现代人来说,从无尽的数据流中发现利用有价值的见解已变得更为重要。 随着信息量超过可管理水平,人类面临着两大挑战:压倒性的 “发现的混乱” ——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以及 “学习的障碍” ——难以弄清楚一旦找到信息该如何使用。 来源:维基百科 Web2 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像 Google 和 Naver 这样强大的搜索引擎为混乱带来了秩序,而像 YouTube 和 Wikipedia 这样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生产和消费知识,再加上结构化的在线课程,大大降低了复杂技术和服务的学习门槛。多亏了这些,许多技术和服务变得大众化。 然而,在 Web3(建立在去中心化承诺之上)的世界中,我们再次面临着这些同样的老问题。Web3 类似于早期的互联网:一个混乱而分散的荒野,充满了不可靠或分散的信息,缺乏值得信赖的指南或搜索引擎。在 X(以前的 Twitter)上搜索关于 Web3 的信息(目前是加密相关内容传播最快的地方)会导致大量来自数十位网红的零散建议,他们各自都在推销不同的项目。很难判断哪些来源是可靠的,因此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信息。 更糟糕的是,早期的 Web3 生态系统严重依赖于空投和流动性挖矿等短期激励模型,这进一步恶化了情况。这些奖励驱动的模型将用户寻找有价值信号的努力变成了一场对抗压倒性噪音的战斗。结果,用户陷入了投机炒作,而不是真正发现的乐趣,项目浪费了资源来吸引追求短期利益的“空投猎人”,而不是建立真正的社区。 为了让 Web3 摆脱小众地位并实现主流应用,它必须在信息洪流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的、值得信赖的 “指南” ——一个恢复 “发现”“学习” 价值的指南。

2. Web3 大规模采用的两个关键:发现和学习

为了让这些价值再次闪耀,需要两个必要的解决方案。首先是 “值得信赖的发现” 问题——帮助用户避免迷失在无数项目的旋风中。其次是 “有效的学习” 问题——引导用户克服复杂技术的障碍。只有掌握这两个关键,Web3 的采用才能超越一小群用户,并惠及更广泛的公众。

2.1 第一个关键:值得信赖的发现

在当前的 Web3 生态系统中,发现新项目的效率低下且风险很高。用户通常依赖来自 Twitter 网红的零散建议、可疑的 Telegram alpha 群组或短期的空投活动。这种方法容易受到临时炒作的影响,而不是项目的内在价值,从而增加了遭受 rug pulls 或激进 shilling 等风险的可能性。 来源:Kaito Yaps 为了解决这些发现挑战,像 Kaito 这样的平台应运而生,它们使用 AI 来分析和评估 Crypto Twitter 上项目的关注度。Kaito 引入了一个奖励系统,该系统授予内容创建和分享等行为积分,以鼓励用户参与。 然而,这种奖励模型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随着积分竞争的加剧,一些用户专注于重复发布或简单分享,而不是深入的项目分析。结果,像 X 这样的平台充斥着低质量的内容,使得过滤出有价值的见解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削弱了这些发现工具的最初目的。 虽然激励模型确实成功地提高了参与度,但它们也扭曲了用户行为并稀释了信息的质量。特别是,短期的奖励系统将用户的注意力从对项目本身的真正兴趣转移到仅仅是为了赚取积分。 这种趋势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压力,也给项目带来了压力。即使拥有创新技术,缺乏大量营销预算的项目也会很快被忽视。为了生存,一些项目被迫铸造和分发代币用于营销,这通常会导致吸引只对奖励感兴趣的“空投猎人”和机器人,而不是项目的愿景——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个“发现问题”,我们需要类似于“Web3 的 Google”的东西。这样的平台必须不仅仅是列出项目;它应该以值得信赖的方式发现、策划和连接有价值的项目和用户。它必须充当可靠的门户和“基于价值的搜索引擎”——一个用户可以放心地开始在无数 Web3 项目和信息来源的混乱中进行探索的起点。

2.2 第二个关键:有效的学习

像 Kaito 这样的平台通过分析关注度使发现项目变得更加容易,但用户行为通常不会扩展到有意义的链上活动。虽然撰写帖子和赚取积分变得很常见,但很少有用户真正连接他们的钱包或直接与 dApp 互动。换句话说,用户发现了项目,但这很少转化为真正的参与。 为了为用户和项目创造真正的价值,需要有一个从发现到参与的自然流程。用户不应该在获取信息后就走开——他们应该被引导到项目 “落地” ,与它的智能合约互动,并亲身体验它的社区生态系统。 然而,许多用户在进行链上互动时面临着巨大的准入门槛。钱包连接、gas 费用、交换、质押和跨链桥接都是 Web3 复杂环境的一部分,这会让新手感到不知所措。阅读成千上万字的白皮书或观看长达数小时的 YouTube 教程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都不是可行的解决方案。许多人在中途放弃,无法忍受将零散信息拼凑在一起所需的努力。这导致了知识和行动之间出现了一个不幸的差距——大量的信息无法转化为真正的经验。 来源:Duolingo 为了弥合这一差距,有效的学习和明确的指导至关重要。但不是以干燥的文件或讲座的形式。相反,用户需要通过动手、互动体验来吸引。正如语言学习应用程序 Duolingo 如何将 “掌握语言” 的崇高目标转化为五分钟的游戏式任务一样,Web3 学习也必须将抽象技术分解为小的、可操作的步骤。 例如。“提供流动性” 的目标可以分解为一个 quest:

  1. 交换一个特定的代币,
  2. 存入流动性池,
  3. 质押 LP 代币。

用户在完成这些连续的任务时,会体验真实的交易,同时还能获得游戏化的奖励,如 XP 或徽章。这种边做边学的方法不仅提供信息,还能让用户通过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动手实践来获得信心。他们执行交易、获得奖励,并感受到他们的技能在增长。 最终,这种方法标志着有意义参与的真正开始——通过将学习转化为行动,为用户和项目带来真正的价值。

2.3 将两个关键结合在一起!

最终,为了让 Web3 实现大规模采用,值得信赖的发现和体验式学习这两个关键必须携手合作。当发现有前途的项目,并立即进行互动式的动手学习体验时,发现和参与就会成为无缝流程的一部分。没有直接的经验,发现一个伟大的项目意义不大,无论教育内容编写得多么精良,如果没有有意义的项目参与,它都会失去影响力。 来源:imgflip 一个平台已经成功地瞄准了这个确切的交汇点:Layer3。它将发现和学习统一为一个单一的、有凝聚力的用户体验。通过 Layer3,用户可以通过精心策划的推荐来探索值得信赖的项目,然后通过基于 quest 的任务深入了解这些项目——边做边学。这就像 Google 与 Duolingo 合并的版本。 这种设计超越了游戏化或奖励机制——它专注于可持续的用户参与。建立在真正的技术互动和理解(而不是一次性激励)之上的参与为用户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为项目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贡献者。这是 Layer3 与其他平台与众不同的关键要素。

3. Layer3:关注和身份的基础设施

Layer3 是 Web3 中最大的用户入门和参与平台之一,它将发现和学习这两个关键要素整合到一个单一的用户体验中。通过这样做,它引入了一种新方法,即将用户暂时的注意力转化为可验证的、持久的链上身份。 该平台有机地结合了三个核心组件——Quests、链上凭证系统 CUBE 和 omnichain 基础设施——以提供沉浸式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身份框架。

3.1 Quests:从简单的点击到叙事体验

Layer3 的核心在于 “Quests” 的概念。最初以 “Bounties” 的名称推出,这些都是简单的一次性任务。虽然它们吸引了一些用户参与,但未能促进更深入的学习或持久的关系。为了克服这些限制,Layer3 推出了 Quests——结构化的任务序列,编织成一个连贯的叙事,旨在将用户沉浸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 来源:Layer3 例如,一个名为 “Base 生态系统入门” 的 Quest 不仅仅是指示用户尝试一个随机的 dApp。相反,它会引导他们完成一个完整的旅程:将资产桥接到 Base 链、在主要的 DEX 上交换代币以及在领先的市场上铸造 NFT。这种游戏化的结构将探索变成了一个故事,创造了期待——“接下来是什么?”——并显著提高了用户留存率和参与度。用户不仅仅是为了奖励而行动;他们成为了一个展开的故事中的主角,并将该项目作为更大冒险的一部分进行体验。 这种方法解决了许多新用户在分散且复杂的 Web3 环境中面临的 “冷启动问题” ——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Quests 将学习和探索转化为一个愉快、有益的过程,鼓励通过行动而非被动的信息摄入来学习。它是 Web3 中最有效的入门机制之一。 对于项目而言,这些沉浸式体验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优势。Quests 允许他们直观地传达他们的愿景和理念。这超越了教程——它成为了一种品牌故事讲述的形式。用户不仅学习了如何使用该产品,还了解了它存在的原因以及它的发展方向。 最后,这种策略有助于形成一个与项目旅程建立联系的用户社区——而不仅仅是那些追逐短期奖励的人。对于对其产品充满信心的项目而言,Layer3 的 Quests 不仅仅是营销工具,它们还是培养忠实粉丝和未来高级用户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3.2 CUBE:链上奖杯柜

Layer3 基础设施的核心是 CUBE (Credentials to Unify Blockchain Events),这是一个将用户的行为从孤立的事件转化为持久的、可组合的链上数据资产的系统。 从技术上讲,CUBE 是完成 quest 后按照 ERC-721 标准发布的 Non-Fungible 代币 (NFT)。最初在 Base 网络上推出,CUBE 现在支持多个与 EVM 兼容的链,如 Polygon 和 Arbitrum。每个 CUBE 都包含丰富的、详细的元数据——包括用户的钱包地址、活动链、使用的应用程序以及 quest 完成的时间戳——并使用 IPFS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 安全地存储。在推出仅四个月后,就发布了超过 1000 万个 CUBE,截至 2025 年 7 月,总数已超过 6000 万个,使其成为 Web3 中最大的链上数据集之一。 CUBE 作为用户的 “链上奖杯柜”,整合了跨链分散的活动,从而形成了 omnichain 身份的基础。换句话说,用户的声誉不再局限于单个平台,而是成为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可移植且可验证的记录。通过收集 CUBE,用户可以获得诸如 XP 提升、费用折扣以及在 Layer3 平台内获得高级 quest 资格等好处。 CUBE 的真正力量在于它们的无需许可和可查询的性质。这意味着任何协议——无需与 Layer3 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都可以利用 CUBE 数据来验证用户活动。例如,DeFi 协议可以为持有来自各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多个 CUBE 的用户提供更好的贷款利率,或者区块链游戏可以向持有来自其他 P2E 游戏的高级别 CUBE 的玩家空投独家物品。 随着 CUBE 的外部效用增长,持有丰富的 CUBE 历史的价值也会随之增长。这促使更多用户参与 Layer3 quest 以赚取 CUBE,从而创造了强大的网络效应飞轮。通过这种方式,Layer3 从一个应用程序演变为 omnichain 时代声誉和身份的基础原始要素。 对于用户而言,CUBE 代表着荣誉和成就。对于项目而言,它们开启了新的可能性。项目可以使用积累的 CUBE 数据作为链上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例如,针对持有超过五个与 DeFi 相关的 CUBE 的用户进行量身定制的活动。这可以实现更有效的营销,过滤掉机器人或不相关的用户,并直接覆盖最合适的受众。 CUBE 的无需许可性质也极大地增强了 Layer3 的网络效应。如果一个项目发布的 CUBE 成为参与另一个项目活动的必要条件,那么它的效用和象征价值就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成倍增加。这自然会传播最初发布项目的知名度,同时吸引用户回到它那里以追求那个有价值的 CUBE——从而创造一个良性的可见性、参与度和声誉的循环。

3.3 Omnichain 基础设施:连接一个分散的世界

Layer3 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 “omnichain” 方法,这使其免于对任何单个生态系统的依赖。该平台支持超过 45 个区块链,包括像 Ethereum 和 Solana 这样的主要 Layer 1 网络,以及像 Base、Arbitrum 和 Polygon 这样的领先 Layer 2。这种广泛的支持使 Layer3 成为分散的 Web3 格局中的一个真正的聚合器。 用户不再需要在不同的平台之间来回切换才能探索多个链。借助 Layer3 作为一个统一的界面,他们可以无缝地导航整个 Web3 生态系统。这不仅简化了用户体验,还将 Layer3 变成了一个吸引整个市场上关注和参与的强大磁铁。与此同时,项目受益于一个渠道,该渠道使他们能够访问活跃的、链不可知的用户群——而无需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区块链。 对于项目而言,这种 omnichain 结构变成了一个战略性的增长引擎。即使一个项目建立在单个链上,它也不再需要将其营销或用户获取工作限制在该生态系统中。通过 Layer3,它可以接触到已经熟悉 Ethereum、Solana、Base 及其他链上互动的用户。 这对于希望引导流动性或建立社区的早期项目,以及扩展到新链的成熟协议而言尤其有价值。通过一个单一的 quest,他们可以运行多链活动,实时分析用户参与度(按链),并制定数据驱动的、优化的增长策略。 简而言之,Layer3 的 omnichain 基础设施使其成为生态系统扩展中最灵活和最实用的合作伙伴——帮助项目跨链桥接、解锁新的受众并在没有边界的情况下实现增长。

3.4 Layer3 内的各种功能

3.4.1 社区 来源:Layer3 Layer3 上的社区页面充当每个协议和应用程序生态系统的迷你门户。目前已有超过 200 个社区中心上线——包括像 Uniswap 和 Aave 这样的热门项目——用户可以按照 quest 和指南来执行真实的链上交易。对于协议团队而言,它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品牌故事并将社交行动(Twitter、Discord、Telegram)直接嵌入到 quest 中,从而鼓励链上和链下参与。 Layer3 的社区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创建内容不需要任何许可或编码知识。任何人都可以设计 quest 和奖励——无论是代币、NFT 还是 XP——只需点击几下,就可以立即发布,而无需获得批准。这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构建他们自己的 “激活” 中心,并以灵活的方式试验用户获取。 此外,通过仪表板提供参与率、quest 完成和奖励消耗等关键指标,使社区经理能够监控绩效并使用实时数据微调或扩展他们的活动。 3.4.2 玩 来源:Layer3 Play 中心是一个类似游戏的奖励中心,它以迷你季的形式运行。在主屏幕上,用户可以看到该季度剩余的时间、总奖励池以及实时的每日和每周排名。用户完成 quest 以赚取 XP 和 CUBE,从而攀升通过五个联赛级别:青铜、白银、黄金、铂金和钻石。在一个赛季中,用户根据他们对平台的贡献进行竞争,并且排名在赛季结束时重置。更高的联赛级别会在下个赛季解锁更大的福利,例如空投资格、累积奖金几率和费用折扣。 Jackpot 功能每天激活多次,分配的代币奖励比正常奖励高 100 倍到 1,000 倍。还有 Liquid Rewards,它会在 quest 完成后立即将代币发送到用户的钱包。从长远来看,用户会沿着奖杯之路前进,该奖杯之路会根据累积的季度活动解锁诸如 gas 费补贴、神秘盒子和交易费用豁免之类的福利。 在整个赛季中,Layer3 还会举办短期的活动,例如 Races、预测市场和公会竞赛。例如,每日竞赛可能会奖励在 24 小时内执行特定链上操作次数最多的顶级用户。预测市场允许用户通过准确预测结果来赚取 XP 和代币。 这些动态的子事件不断刷新季节性体验并保持用户的持续参与,从而将 Layer3 变成一个参与不仅有益而且有趣和竞争性的平台。 3.4.3 启动板 来源:Layer3 Launchpad 是 Layer3 上的一个专用活动部分,项目可以在其中大规模分发代币、NFT 和 XP——同时推动真实的链上使用。重要的是,它结合了抗 Sybil 攻击的过滤器,将链上 quest 完成与社交验证相结合,以防止滥用空投。 项目可以完全灵活地定义其活动的持续时间、奖励结构和参与标准。他们可以立即覆盖 Layer3 庞大的、连接钱包的用户群。对于参与者而言,该过程是无缝的:

  1. 连接钱包,
  2. 完成 quest,
  3. 领取奖励——所有这些都在一个活动页面中完成。

完成数据通过链上交易自动验证。 最近值得注意的活动包括 BOB、Superfluid、Fragmetric 和 ZKcandy 等。用户还可以通过历史记录选项卡重新访问过去的活动以供参考。该系统使新项目能够有效地引导早期用户和分发代币,而现有用户可以因其参与而获得早期访问奖励。 从本质上讲,Layer3 的 Launchpad 创造了一个互惠互利的结构,项目在其中推动真正的采用,而用户则被有意义的、可验证的奖励所激励。 3.4.4 交易 来源:Layer3 Trade 模块是由 Socket 和 LI.FI 在后端支持的多链交换和桥接接口。一旦用户连接了他们的钱包,系统会自动检测支持的区块链和代币,然后计算最佳路线、预计费用和交易速度——从而一步实现无缝的跨链交换和转移。 路由引擎同时扫描数十个 DEX 和桥接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滑点和 gas 费用。用户还可以在确认前查看交换路径的详细分解。该模块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其广泛的资产支持,涵盖大多数 EVM 链以及 Cosmos 和 Solana——所有这些都在同一界面中。截至 2025 年 6 月,交易模块已处理超过 1 亿美元的累计交易量。 更重要的是,Trade 与 Layer3 的 Play 元紧密集成。在某些链之间执行交换或桥接可以为用户赢得额外的 XP、额外的 CUBE 或解锁带有累积奖金彩票的季节性任务。这种游戏化的结构意味着即使是简单的代币转账也可以促进 quest 进度和奖励积累——鼓励用户自然地采用 Trade 作为他们的首选界面来移动多链资产。

4. Layer3 的代币经济学和市场验证

Layer3 不仅通过哲学愿景和技术设计证明了其价值,还通过切实的市场成功证明了其价值。它获得强大的投资并运营可持续业务模型的能力使 Layer3 成为 Web3 用户获取领域的关键参与者。 2024 年 6 月,Layer3 完成了由 ParaFi 和 Greenfield Capital 共同领投的 1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我们相信,正在发挥作用的网络效应类似于亚马逊或 Shopify,越来越多的卖家吸引更多的买家,而更多的买家吸引更多的卖家,从而导致活动和价值呈指数级增长。” — Greenfield Capital Greenfield Capital 的合伙人评论说,Layer3 已证明其有潜力成为 “Web3 的亚马逊”,通过将数百万用户引入链上并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顶级聚合器。 该轮融资的其他主要参与者包括 Electric Capital、Immutable 和 Amber,从而使 Layer3 的总融资额达到 2120 万美元。这种强大的支持清楚地表明,市场认为 Layer3 的愿景和执行不仅是可信的,而且在战略上对 Web3 的未来至关重要。

4.1 $L3 代币经济学和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Layer3 生态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原生代币 $L3。$L3 的总供应量为 33.3 亿枚,不仅仅是一种奖励机制——它被设计为加速平台增长并使所有参与者之间的激励保持一致的经济引擎。 该代币经济模型的核心是一个价值捕获飞轮。希望获取用户的项目必须购买和销毁 $L3 代币,才能在 Layer3 上发布 quest 并访问 CUBE 凭证网络。这种与实用性相关的销毁模型直接将用户获取需求与代币价值联系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加入和活动增加,购买压力和通货紧缩效应会增加,从而推动代币价值长期上涨。 自成立以来,Layer3 已经产生了超过 1650 万美元的累计收入,仅在 2024 年就实现了 10 倍的收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约 40% 的收入来自合作伙伴项目,而 60% 的收入来自用户——主要通过 CUBE 发行、交换费用和桥接交易。这展示了一个均衡的 B2B 和 B2C 收入模型。来自用户活动的收入被重新用于从公开市场购买 $L3,并通过自我维持的循环加强其价值。 Layer3 的分层质押模型进一步加强了这个飞轮——这是一种被设计的作为参与证明的动态替代被动质押的方案。奖励根据代币承诺和平台贡献进行分层。

  • Layer1(入门级参与): 用户质押 $L3 以赚取被动收益或获得治理权。
  • Layer2(独家机会): 更高级别的质押者可以解锁来自合作伙伴项目的独家 quest,并获得 $L3 以及 $OP 和 $ARB 等代币的奖励。该层还可以通过 Launchpad 授予对早期代币发行的访问权限。
  • Layer3(基于贡献的奖励): 该模型的核心功能——奖励根据用户活动而定。例如,完成 10 个 quest 可能会应用 1.5 倍的乘数,而完成 20 个 quest 则会产生 2 倍的乘数。这确保了奖励是由努力而非仅仅由资本驱动,从而阻止了巨鲸的操纵,并通过强大的经济威慑来减轻 Sybil 攻击。

代币分配还优先考虑长期可持续性。总供应量的 51% 分配给社区,构成了未来空投和持续激励计划的基础。相比之下,核心贡献者和投资者的分配附带 1 年的锁仓期和 3 年的线性归属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早期抛售压力并使利益相关者与平台的长期成功保持一致。

4.2 合作伙伴案例研究:通过数字证明价值

Layer3 的价值通过现实世界的合作伙伴结果清楚地展示出来,这证明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量渠道,而是一个驱动长期用户参与并产生可衡量影响的转化引擎。

  • Ondo Finance: 通过一项旨在促进采用其实际资产 (RWA) 支持的 stablecoin USDY 的 30 天活动,Ondo Finance 吸引了 104 万美元的新 TVL 并吸引了 14,769 名用户。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活动结束后,仍保留了 96 万美元(92%)的 TVL,并且用户保留率达到了 33.4%。这表明 Layer3 提供了高质量的用户,他们超越了短期激励,并且真正理解和重视该产品。
  • Jito: Jito 是 Solana 上的一个核心流动性质押协议,通过 Layer3 发起了三个 quest。该活动吸引了 9,400 名参与者,其中包括 5,400 名 Jito 新用户。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结束后一个月,超过 70% 的质押资产保持不变——突出了持续的参与度。
  • EigenLayer: 作为趋势 “流动性再质押” 叙事的领导者,EigenLayer 与 Layer3 合作发起了 “解锁 EigenLayer” 教育活动。该倡议使最终用户能够通过在 EigenLayer 生态系统中与各种流动性再质押代币 (LRT) 协议进行直接互动来边做边学。该活动产生了数十万笔的链上交易,使其成为成功地向公众宣传 Web3 最复杂创新之一的杰出案例。
  • Monad: Monad 是一个使用并行 EVM 架构构建的 Layer 1 区块链,从其测试网阶段就开始将 Layer3 用作核心引导合作伙伴。通过 “Monad Explorer” 活动,开发者和早期用户被邀请探索 Monad 的 dApp 生态系统——甚至在主网启动之前就开始了参与。

除此之外,包括 Uniswap、Base、Arbitrum 和 Optimism 在内的超过 50 个主要的 Web3 生态系统已使用 Layer3 来获取用户。事实上,Layer3 用户认领了 Arbitrum 空投的 20.4% 和 zkSync 空投的 29.7%——巩固了 Layer3 社区作为所有 Web3 中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的地位。

4.3 显示可持续增长的衡量指标

Layer3 的增长清楚地反映在数字中。截至 2025 年 7 月,该平台已超过 320 万累计用户,约有 820 万个唯一的钱包连接。已完成的 quest 和链上交易的总数已超过 1.67 亿笔。此外,每月网站流量已达到 190 万访客,平均会话时间超过 15 分钟——有力地表明了用户的深度参与。 除了定量增长之外,Layer3 的定性影响更加突出。例如,在 Base 链上与 Layer3 互动的用户表现出比 Base 普通用户高 6.1 倍的 30 天保留率和高 11.3 倍的 120 天保留率。这突出了 Layer3 驱动持续链上活动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次性互动。 这种高质量的用户参与度,再加上一个只有 16 名成员的精简团队,使 Layer3 实现了 Web3 领域中最高的人均收入比率之一——使其成为一家资本效率极高的公司。 这种势头是由一种经典的双边市场飞轮推动的,类似于我们在亚马逊和 Shopify 上看到的。更多的用户会吸引更多的项目;更多的项目会提供更多的 quest 和奖励;反过来,这会吸引更多的用户。Layer3 通过集成代币 $L3 的购买和销毁机制来增加这种飞轮的额外层,从而确保平台增长与代币价值增值直接相关——从而进一步加速其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

4.4 市场验证——并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Layer3 通过将 Web3 的 “发现和学习” 叙事转变为一个功能性的、产生价值的业务,从而坚定地验证了其愿景。凭借强大的投资支持、价值捕获代币经济模型和可衡量的市场结果,Layer3 建立了一个飞轮,其中 $L3 代币激励、用户参与度和协议成功相互加强。 来源:Robinhood Layer3 参与 Robinhood 的下一代策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势头。随着流行的美国投资平台进入实际资产 (RWA) 市场——为全球用户代币化股票和 ETF——它选择了 Arbitrum 作为其区块链合作伙伴。Robinhood 旨在提供 24/7 的交易、链上资产存储,并最终代币化像 OpenAI 股票这样的私募股权——为其自己的 “Robinhood 链” 奠定基础。 来源:Layer3 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倡议中,Layer3 被选为 Robinhood 的独家入门和学习合作伙伴。数百万的用户正在通过 Layer3 的 quest 系统了解 RWA,并使用 Robinhood 钱包与基于 Arbitrum 的资产互动。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一个案例研究——它将 Layer3 确立为全球金融参与者在 Web3 中推出新产品的首选战略合作伙伴。 但是 Layer3 远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着眼于大规模采用,它已经开始了一次重大的技术演进:Layer3 v3,在 2025 年 4 月宣布,标志着从 quest 平台到成熟的链上操作系统的转变。

  • 无摩擦的用户体验: 随着 Layer3 Wallet 的推出,围绕 gas 费用和链切换的担忧得到消除。一键交易和即时奖励系统使即使是 Web3 新手(例如 Robinhood 用户)也可以无缝地入门。这个基础对于扩展到未来数百万用户至关重要。
  • 智能活动自动化: 由 AI 支持的 Intel 系统使合作伙伴协议能够自动启动、管理和优化其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回报率。在用户方面,Intel 会根据用户个人资料和行为推荐最相关的 quest,从而显著提高参与度和保留率。
  • 强大的社区建设: 分层质押模型根据实际贡献而非仅仅根据代币持有量来奖励用户。这培养了一个与平台长期成功保持一致的超级用户社区,从而加强了忠诚度和去中心化。 总之,Layer3 已经建立了一个经过验证的经济模型,展示了被主流采用的强大潜力,并通过其 v3 升级构建了所需的技术基础设施。所有这些要素都精确地朝着一个雄心勃勃的愿景看齐: 成为 Web3 的门户——用户像 Google 一样发现,像 Duolingo 一样学习。

    5. Layer3:大规模采用的发现和学习层

    Layer3 正在迅速将自己打造成解决 Web3 最持久的两个挑战的突破性方案:发现的混乱和学习的障碍。Layer3 不仅仅是列出项目,它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的体验,用户可以积极地发现、学习,并最终构建链上身份——将转瞬即逝的注意力转化为持久的参与。 这一愿景通过关键的技术支柱来实现:叙事驱动的任务、作为链上凭证的 CUBE 以及强大的全链基础设施。再加上经过微调的 $L3 代币经济以及与 Robinhood 等主流机构的合作,Layer3 已经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实验性平台,而是一个经过市场验证、可扩展且可持续的模型。这些组件使 Layer3 成为 Web3 用户入门和参与的领先者。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没有挑战。最关键的挑战在于保持参与的真实性。虽然 Layer3 的系统有效地过滤掉了空投猎人,但只要存在奖励,激励优化的行为就会继续发展。该平台必须确保 CUBE 真正反映了理解和忠诚度,而不仅仅是高效的挖矿。如果这种信任崩溃,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可能会面临风险。 尽管如此,Layer3 对 Web3 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它正在将重点从通过代币赠送的“注意力挖矿”转移到基于教育的入门。这种方法吸引了真正理解并重视他们互动的产品的用户,从而为所涉及的项目带来了更强的社区联系和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Layer3 也在扩展到入门之外,成为一个“链上超级应用”。用户的任务历史和 CUBE 收藏可以演变成一种链上信用评分。这为新的垂直领域打开了大门,例如 DeFi 个性化、SocialFi 或 InfoFi——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行为和偏好,在一个平台上与协议、产品甚至社区进行匹配。 Layer3 最有希望的前沿领域之一在于其与 stablecoin 的连接,stablecoin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随着 PayPal 和 Stripe 等金融科技巨头拥抱 stablecoin,并且不断涌现新的形式,对用户教育和早期采用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Layer3 处于主导这一领域的有利地位——帮助新的 stablecoin 项目解释其机制,引导早期用户,甚至整合像 $USDC 这样的 stablecoin 作为奖励或支付工具。这可以消除 Web3 采用的最后一个主要障碍:易用性。 最终,Layer3 最大的潜力在于其作为 Web3 和主流之间桥梁的角色。正如 Robinhood 和其他合作伙伴所看到的那样,Layer3 抽象复杂性并提供友好、引导式体验的能力是其他任何协议都无法达到这种规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 Web2 公司进入区块链领域,Layer3 有望成为他们第一个呼叫的合作伙伴——不仅用于营销,还用于有意义的用户教育和转化。 因此,Layer3 的成功不仅仅关乎一个平台——它是 Web3 是否能够真正扩展到大众的风向标。如果 Layer3 成功,那将意味着发现和学习不再是障碍,而是 Web3 采用的基础。

  • 原文链接: 4pillars.io/en/articles/...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点赞 0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4pillars
4pillars
江湖只有他的大名,没有他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