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eb3 世界,不管是「币圈」还是「链圈」,社群都是绕不开的核心。 一个项目能否讲好故事、吸引资本、留住开发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群的热度。
作者:Henry 🔨 本文是《Web3 敲门砖计划》的第 24 篇(计划共 100 篇)
初衷: ❤️ 不是“我教你”,而是“我们一起搞懂” ❤️ 不堆术语、不炫技,记录真实的学习过程
适合人群: ✅ Web3 初学者 ✅ 想转型到 Web3 的技术 / 内容 / 产品从业者 ✅ 希望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系统认知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点赞(❤️)+ 收藏,一起学习、彼此交流 🙌
当你接触到一个项目时,会看到关于项目的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活动组织方会让你关注官方的账号(Discord/X/TG), 有茶歇,有周边小礼物,甚至还能有空投奖励。 你会觉得挺新奇,很纳闷,这是为了什么? —— 社群
但是,参与社群的首要前提是:无论多诱人的故事,都要先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在 Web3 中,财富与风险始终并存。
👉 因此,社群不是观众,而是 建设者。
光靠喊口号,用户不会留下; 要让人真正参与,就必须提供实打实的激励。
空投:最常见的方式。
流动性挖矿:Compound 开创了玩法,提供资金就能获得代币。
节点补贴:新公链为运行节点的用户发放奖励。
创作者激励:NFT 项目直接分成给创作者。
这些方式和 Web2 出行平台的补贴逻辑类似: 👉 没有激励,生态就无法冷启动。
积极作用:冷启动、绑定社群、分散代币分配。
潜在风险:
👉 空投虽香,但谨慎永远排第一。
空投和激励能拉高短期热度,但能否长期发展,还得靠:
Web3 的社群不是「看客」,而是「建设者」。 空投和奖励是吸引的起点,但不是终点。
无论何时,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才是参与社群的底线。 在风险与机会之间做出理性选择,才能真正享受 Web3 社群带来的价值与红利。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