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AI+Web3实战营的第五篇研发日志,前四篇如下:AI+Web3实战营日志1|开营AI+Web3实战营日志2|完成底层合约AI+Web3实战营日志3|Router合约AI+Web3实战营日志4|Rebalancer合约另外,关于AI+We
这是我的 AI + Web3 实战营的第五篇研发日志,前四篇如下:
AI+Web3实战营日志 #4 | Rebalancer合约
另外,关于 AI + Web3 实战营的相关介绍则有如下几篇文章:
从开营到现在,我们保持着几乎每天晚上 8 点开始的节奏,每次不到两个小时,中间只休息了一天。累计 11 个小时,我们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MVP 合约开发。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同样的工作,至少需要半个月。我去年独自开发这个产品时,就整整花了半个月。而如今借助 AI Coding,我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研发效率正在发生范式转变。
下面就对这个阶段性的成果和一些关键设计做一个总结。
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 BlockETF 系统 MVP 版本的四个核心合约:
这四个模块拼在一起,标志着一个最小可运行的链上 ETF 已经成型。
┌───────────────┐ ┌───────────────┐ ┌───────────────┐
│ 用户钱包 │ │ ETFRouterV1 │ │ BlockETFCore │
│ - USDT │◄─►│ - 用户入口 │◄─►│ - 份额/资产管理│
│ - ETF Shares │ │ - USDT兑换 │ │ - 权重调整 │
└───────────────┘ └───────────────┘ └───────────────┘
▲
│
┌───────────────┐ ┌───────────────┐
│ PriceOracle │ │ RebalancerV1 │
│ - Chainlink │ │ - 闪贷再平衡 │
│ - 价格聚合 │ │ - 自动执行 │
└───────────────┘ └───────────────┘
│
▼
┌───────────────────────────────────┐
│ DeFi协议层 │
│ PancakeSwap V2/V3, Chainlink etc. │
└───────────────────────────────────┘
申购流程:用户把 USDT 存入 Router → Router 兑换底层资产 → Core 铸造 ETF → 用户获得份额。
赎回流程:用户交回 ETF → Core 销毁份额 → Router 将底层资产换回 USDT → 用户收到资金。
再平衡流程:Rebalancer 发现权重偏离 → 触发闪电贷 → 卖出超配、买入欠配 → 归还资产 → 权重恢复。
这三个流程拼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 ETF 运转闭环。
负责份额铸造与赎回,支持权重管理。MVP 阶段只做简单的权重调整,未来可扩展为资产替换/新增。
用户只需持有 USDT,就能完成申购/赎回,不必自己管理复杂的资产组合。
通过闪电贷机制,从 Core 临时借出资产,在一次交易中完成“卖出超配 → 买入欠配 → 归还资产”。
彻底简化为纯 Chainlink 方案,确保价格数据可靠。
这一阶段,我们用 11 小时完成了一个链上 ETF 的最小闭环原型:用户可以用 USDT 申购和赎回,系统能自动保持资产比例,还能从 Chainlink 获取价格。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放在:
BlockETF 的 MVP 已经跑起来了。真正令人兴奋的是:这背后意味着一种新的研发方式正在成型——AI 辅助,让开发周期被彻底重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