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Restaking & EigenLayer:二次质押是什么?

  • Henry
  • 发布于 2小时前
  • 阅读 22

Restaking 是在已有 ETH 质押基础上进行二次质押,由 EigenLayer 提出。它提升资本效率,让同一份 ETH 获得双重收益,但也带来双重风险:验证者可能同时被以太坊和 EigenLayer 惩罚,系统性隐患不容忽视

作者:Henry 🔨 本文是《Web3 敲门砖计划》的第 37 篇(计划共 100 篇)

初衷: ❤️ 不是“我教你”,而是“我们一起搞懂” ❤️ 不堆术语、不炫技,记录真实的学习过程

适合人群: ✅ Web3 初学者 ✅ 想转型到 Web3 的技术 / 内容 / 产品从业者 ✅ 希望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系统认知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点赞(❤️)+ 收藏,一起学习、彼此交流 🙌

Restaking

以太坊转向 PoS 后,数百万 ETH 被锁定在质押合约中,用于维护网络安全。EigenLayer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一个全新协议,它提出了一个颠覆性想法: 👉 能不能把这些已经质押的 ETH,再利用起来,为更多服务提供安全性?

什么是 Restaking?

  • 普通质押:质押 ETH 来保障以太坊主网安全,获得基础收益。
  • 二次质押(Restaking):把质押过的 ETH 或 LST(如 stETH、rETH)再质押到 EigenLayer,用于保障其他服务,比如预言机、跨链桥、数据可用性层。
  • 额外收益:EigenLayer 把这份“再质押的安全”借给其他协议,质押者因此获得新的奖励。

一句话总结:Restaking 就是让同一份 ETH,既保障以太坊安全,又顺带保障其他协议。


EigenLayer 到底是做什么的?

EigenLayer 自称是一个 “安全市场(Security Marketplace)”,核心逻辑是:

  • 以太坊已经积累了庞大的安全信任(数百万 ETH 质押)。

  • 新协议(如预言机、跨链桥、数据可用性层)如果想要安全,通常需要重新招募一套验证者网络,成本高且难以启动。

  • EigenLayer 允许这些新协议直接“租用”以太坊的安全性:

    • 协议 → 发布任务(比如验证数据可用性)
    • 质押者 → 用 Restaked ETH 来执行这些任务
    • 双方通过 EigenLayer 的智能合约对接,确保有惩罚与激励机制。

这样,EigenLayer 就成了一个中间层:

  • 上承以太坊的安全
  • 下接新兴协议的需求

为什么重要?

  • 资本效率提升:同一份 ETH 可以“多次工作”,赚取多份收益。
  • 协议安全外包:新协议不用从零建立验证网络,直接借用以太坊的安全。
  • 以太坊生态扩展:以太坊不再只是 L1,而是成为 安全输出的基础设施

风险在哪里?

  • 双重惩罚(Double Slashing):如果验证者作恶,可能既被以太坊罚没质押,又被 EigenLayer 扣除额外担保。
  • 合约复杂性:EigenLayer 引入更多合约逻辑,增加新的攻击面。
  • 系统性风险:如果 EigenLayer 出现重大漏洞,可能连带影响以太坊整个质押体系。
  • 激励博弈:过高的二次收益,可能诱导验证者冒险,反而削弱以太坊的整体安全。

案例与生态

  • 资金规模:EigenLayer 在 2024–2025 年迅速崛起,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 ETH 与 LST 进入。
  • 生态合作:多个数据可用性层(DA)、预言机、Rollup 模块计划通过 EigenLayer 借用安全性。
  • 市场地位:它已经成为以太坊扩展叙事里最火的主题之一,常被视为 “Ethereum’s Shared Security Layer”。

给新手的建议

  • 理性看待收益:Restaking 收益 ≠ 免费午餐,背后是叠加的风险。
  • 少量尝鲜:如果要参与,先从小额开始,理解机制后再加仓。
  • 关注生态进展:EigenLayer 的发展还在早期,协议稳定性和治理模式都在演化中。

👉 一句话总结 EigenLayer 把以太坊变成了一个“安全输出市场”,让 ETH 的质押价值被放大。但它带来的,不只是双倍收益,还有潜在的双倍风险

点赞 0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Henry
Henry
Web3 Frontend Dev. Exploring Social & Innovation. Focus on the doing, and leave the rest to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