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篇文章,在介绍了Substrate的模型设计后,终于可以开始进行Substrate的Runtime部分的介绍。本篇首先介绍Runtime的概要模型,为后续文章打下基础。
Substrate入门专题,目前有以下几篇文章:
承接上一篇文章,在介绍了Substrate的模型设计后,终于可以开始进行Substrate的Runtime部分的介绍。本篇首先介绍Runtime的概要模型,为后续文章打下基础。
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了对于运行“链上代码”的部分是一个沙盒,因此Runtime的模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与其他环境隔绝的沙盒。那么对于一个沙盒而言,由于其与外界隔绝,因此必定有相应的口子让Runtime与外界进行交互。因此Runtime对外开的口子主要分为2类:
Runtime的模型本质上如下所示:
实际上图中所示的已经是最简化版本,这里只是表明这个意思,实际的实现还要更复杂一下。在图中需要留意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在图中明显的表明,Runtime对外层的接口实际上只有两种:
其中IO是对于开发者不可见的,对于Runtime的IO接口后续会专门撰写进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API接口。
这里的API我们命名为Runtime API,其在Runtime的运转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过由于最关键的区块构建,交易执行的api由Substrate Core 负责了,因此对于普通开发者而言,懂个大概就足够了。
这里要专门介绍Runtime的意义在于,与区块链的模型相比,可以看出Substrate的Runtime抽象力争于将“Runtime的概念”与“链”的概念进行解耦,让Runtime脱离链的执行环境(打包区块,执行交易),转而成为是Runtime向外界提供构建区块,执行交易的接口。
因此在其他区块链模型中,一般遵循:
出块打包/同步区块 -> 执行 -> 创建环境 -> 调用交易中对应的某个函数接口
而在Substrate的Runtime模型中,遵循
出块打包/同步区块 -> 执行 -> 创建环境 -> 调用Runtime的执行区块api -> 进入Runtime层(在执行区块的过程中,才会调用交易中对应的函数接口)
因此在这种模型下,一个完整的Runtime可以承载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运行:
因此我们在Substrate的runtime构建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为Runtime定义了一些Core
的api,用于执行区块链的核心逻辑:
定义api代码:primitives/api/src/lib.rs:L464
decl_runtime_apis! {
/// The `Core` runtime api that every Substrate runtime needs to implement.
#[core_trait]
#[api_version(2)]
pub trait Core {
/// Returns the version of the runtime.
fn version() -> RuntimeVersion;
/// Execute the given block.
#[skip_initialize_block]
fn execute_block(block: Block);
/// Initialize a block with the given header.
#[renamed("initialise_block", 2)]
#[skip_initialize_block]
#[initialize_block]
fn initialize_block(header: &<Block as BlockT>::Header);
}
/// The `Metadata` api trait that returns metadata for the runtime.
pub trait Metadata {
/// Returns the metadata of a runtime.
fn metadata() -> OpaqueMetadata;
}
}
实现代码:bin/node/runtime/src/lib.rs:L609
impl_runtime_apis! {
impl sp_api::Core<Block> for Runtime {
fn version() -> RuntimeVersion {
VERSION
}
fn execute_block(block: Block) {
Executive::execute_block(block)
}
fn initialize_block(header: &<Block as BlockT>::Header) {
Executive::initialize_block(header)
}
}
// metadata...
impl sp_block_builder::BlockBuilder<Block> for Runtime {
fn apply_extrinsic(extrinsic: <Block as BlockT>::Extrinsic) -> ApplyExtrinsicResult {
Executive::apply_extrinsic(extrinsic)
}
// ...
}
//...
}
在Substrate中,对于API的实现极其复杂,采用了很多宏的实现。由于本系列只是入门,所以这里我们不探究宏背后的实现,直接给出案例说明结论:
对于一个API,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声明,通过宏decl_runtime_apis!
,然后对应于声明过的宏,需要在Runtime内部(例如在node/runtime/src
下)对其进行实现,而实现的方式也只能通过宏impl_runtime_apis!
毕竟Substrate是以“区块链”的模型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primitives/api/src/lib.rs
中声明了Core
的api(注意这里位于的包是在primitives下,参见前几文章对模块分类的介绍)。在这个api的声明中,拥有3个关键的接口:
version Runtime
的版本,参见之前文章对Runtime版本的介绍execute_block
执行一个区块,接受的参数是Block
initialize_block
初始化一个区块,注意这个函数接受的参数是Header
可以看到这个接口覆盖了一个链的基本核心,因此每一条链至少都必须实现这里定义的Core
API接口。
另一方面我们观察他的实现,例如:
fn execute_block(block: Block) {
Executive::execute_block(block)
}
其中调用了Executive
的函数。请注意这里的Executive已经是Runtime的内部模块了,其对应的frame
中的executive
包frame/executive/
,参见之前的对于模块分类的文章,我们可知实际上这里的Executive::execute_block(block)
是可以被任意替换的,这意味着开发者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区块执行逻辑,且若更改了这个执行逻辑,在任意能承载Runtime运行的平台上都可以统一运行,而不需要把不同平台的区块执行逻辑都做相同更改(结合上文描述Runtime运载不同平台的介绍)。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另一个api接口BlockBuilder
该接口专门负责的一个区块的构建过程,(与刚才Core
中的执行区块分开,这里的区块的提议过程proposal)。
这里我们只看apply_extrinsic
这个接口,这个接口即是打包区块过程中的执行交易接口。显然要执行交易,其交易一定是从外部传入进来的,那么我们可以跟随这个接口,介绍一下Runtime是如何与外部通过api进行交互的。
在一开始的图里,笔者显然支出一个api的调用,必定需要包裹在Client
里。在后文介绍API和client的关系。这里我们跳过这层关系,直接找一个区块的打包过程。
显然一个区块能被创建出来,其必定是在共识流程中,在Pos中,一般都会退选出一个proposer来构建出这个区块,这里直接指出代码位于/client/basic-authorship/src/lib.rs:L169
(注意这里位于client目录下):
let mut block_builder = self.client.new_block_at(
&self.parent_id,
inherent_digests,
record_proof,
)?;
// We don't check the API versions any further here since the dispatch compatibility
// check should be enough.
for extrinsic in self.client.runtime_api()
.inherent_extrinsics_with_context(
&self.parent_id,
ExecutionContext::BlockConstruction,
inherent_data
)?
{
block_builder.push(extrinsic)?; // 这里出现了 builder.push()
}
//...
debug!("Attempting to push transactions from the pool.");
for pending_tx in pending_iterator {
//...
let pending_tx_data = pending_tx.data().clone();
let pending_tx_hash = pending_tx.hash().clone();
trace!("[{:?}] Pushing to the block.", pending_tx_hash);
// 这里即是打包区块的过程,将交易push进入 builder 过程中,这里的Push和刚才的Push一致
match sc_block_builder::BlockBuilder::push(&mut block_builder, pending_tx_data) {
Ok(()) => {
debug!("[{:?}] Pushed to the block.", pending_tx_hash);
}
// ...
}
// ...
}
而我们来看一下push
的实现client/block-builder/src/lib.rs:L128:
pub fn push(&mut self, xt: <Block as BlockT>::Extrinsic) -> Result<(), ApiErrorFor<A, Block>> {
let block_id = &self.block_id;
let extrinsics = &mut self.extrinsics;
if // ...
{
// ...
} else {
// 请注意这里的 api.map_api_result
self.api.map_api_result(|api| {
// 请注意这里的 api.apply_extrinsic_with_context
match api.apply_extrinsic_with_context(
block_id,
ExecutionContext::BlockConstruction,
xt.clone(),
)? {
// ...
}
})
}
}
由于宏展开的过程十分复杂,这里直接告诉读者,这里的apply_extrinsic_with_context
实际上最后即调用到了runtime中对于api的实现体:
impl sp_block_builder::BlockBuilder<Block> for Runtime {
fn apply_extrinsic(extrinsic: <Block as BlockT>::Extrinsic) -> ApplyExtrinsicResult {
Executive::apply_extrinsic(extrinsic)
}
}
中,也就是说apply_extrinsic_with_context
在一系列的宏张开的调用过程中,最后调用到了runtime层,调用了apply_extrinsic
,并进而调用了真正的实现体Executive::apply_extrinsic(extrinsic)
读者只需要记住,定义的Runtime的api,通过宏展开后,会在生成:
Context::OffchainCall(None))
这个生成的函数实际上是赋予的Runtime的Api对象RuntimeApiImpl
,这里不展开这个是怎么来的,只需要明白在impl_runtime_apis
展开后,对于原函数的实现会包装一些如一开始的图中的调用实现,然后会生成一个api对象,这个对象最后会赋给client的api属性
impl<B, E, Block, RA> Client<B, E, Block, RA> {
pub fn new_block(
&self,
inherent_digests: DigestFor<Block>,
) -> sp_blockchain::Result<sc_block_builder::BlockBuilder<Block, Self, B>> where
///
{
let info = self.chain_info();
sc_block_builder::BlockBuilder::new(
self, // 注意这里的 BlockBuilder 的 api_ref 参数传入的是 self,也就是说是client自身
//..
)
}
}
impl<'a, Block, A, B> BlockBuilder<'a, Block, A, B> {
pub fn new(
api: &'a A,
parent_hash: Block::Hash,
parent_number: NumberFor<Block>,
record_proof: RecordProof,
inherent_digests: DigestFor<Block>,
backend: &'a B,
) -> Result<Self, ApiErrorFor<A, Block>> {
// 留意这里的header
let header = <<Block as BlockT>::Header as HeaderT>::new(
parent_number + One::one(), // 请留意这里的header是在parent 上+1,即意味着下一个区块!
//...
);
let mut api = api.runtime_api();
//...
let block_id = BlockId::Hash(parent_hash); // 注意这里的 block_id 来自的是 parent!!!
// 这里的 initialize_block_with_context 即是调用了runtime 的api实现里`Core`下的initialize_block函数
api.initialize_block_with_context(
&block_id, ExecutionContext::BlockConstruction, &header,
)?;
Ok(Self {
parent_hash,
extrinsics: Vec::new(),
api, // 这里的api即是来自client
block_id, // 这里传入的是 parent (也就是当前最新区块)的blockid
backend,
})
}
}
由以上这段代码可以看出,client自身可以通过runtime_api
获取到api实例(这里就不介绍怎么来的了),通过api可以调用initialize_block_with_context
,然后block_builder会持有这个api引用,因而在push里面可以通过api调用apply_extrinsic_with_context
。
因此整个过程就梳理清楚了,Substrate抽象了Runtime,并且对于Runtime对外界的接口采用了定义api,实现api的方式。这种api的形式会通过宏展开的形式,将定义的api的调用方式赋予给Runtime外层的client对象。而在笔者比较早期的文章介绍过,substrate的架构实现实际上和c++版本的Ethereum近似,所以这里的client和c++的Ethereum一样,实际上是一个节点运行中的单例,持有了所有的运行时对象并具备访问数据库能力的一个集合对象。通过client可以调用到Runtime的api,进而实例化Runtime并进行相应函数的调用。
那么这里的问题就随之就来了,通过外部调用runtime的api,需要通过如此复杂的宏展开的方式么?答案是:其实不一定,但是目前似乎是这么做最好。
理由就是我们首先需要观察到,在runtime内的api定义的函数,与api调用的函数有什么区别?
那么在外界api可以调用的apply_extrinsic
并附带函数签名是:
apply_extrinsic_with_context(block_id: BlockId, context: sp_api::ExecutionContext, e: xt: <Block as BlockT>::Extrinsic)
apply_extrinsic(block_id: BlockId, context: sp_api::ExecutionContext, e: xt: <Block as BlockT>::Extrinsic)
这里直接告诉读者带_with_context
的版本与不带的其他部分实现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提供的context,而不带的版本默认为Context::OffchainCall(None)
而在Runtime内定义的函数签名为
fn apply_extrinsic(extrinsic: <Block as BlockT>::Extrinsic);
如果比较不带_with_context
的版本,我们可以显然的注意到在外部调用的api的版本中,与在Runtime中定义的相比,多了一个blockid
。
实际上这里的blockid即是一个状态区块链运行的核心 -- 基于某个状态去执行Runtime。
在2的部分中,代码的注释里,笔者强调了注意blockid传入的值是什么。由于构建区块显然是要基于最新(或该节点认为应该基于的区块)状态进行构建,因此传入了parent
。
在本文开头的图里,有一个虚线框框住了state
,executor
,backend
等,并表明这个框的内部都是由宏展开实现的。api通过call_api_at
(其也是宏展开内的东西),基于一个给予的state(即通过调用api时传入的blockid),创建环境并调用执行器去执行。在这个执行环境下,Runtime的IO读取,即Runtime Storage也是在该环境下基于该State进行读写。
显然若指定了不同的State,那么执行api时基于的环境就将会不同,因此例如想要实现读取过去的状态等功能时,即是通过状态不同的状态实现
而关于不同的State的细节,请参考笔者之前关于《基于状态的链》的相关文章
因此若不管所有细节,读者需要明白的就是:
对于Runtime对外通过api定义并暴露的接口,在Runtime外通过api调用时,需要指定执行该api需要基础的状态,即表明“基于某个状态去执行Runtime的api调用”
而这个状态即是通过宏展开的api的第一个参数blockid去指定。
Substrate的Runtime抽象在笔者看来是一个比较出色的抽象,其将Runtime的概念与区块链本身进行的剥离,虽然通过比较奇怪且难以理解的宏的实现方式,但是将Runtime的api与外界调用api的过程进行的挂接,使得加载一个Runtime需要通过一个状态去执行。在这里调用过程中封装了许多复杂的过程,本文不展开讲解,因此读者只需要记住2点:
本文首发于知乎专栏金狗喵喵喵的区块链研习,版权属于@金晓。如需转载,需取得同意并标明出处,并涵盖版权信息!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