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系列第一篇文章主要是从商品流通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消费者在目前供应链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引申出目前供应链中上下游整个体系中信息系统解决不了的问题,寻找痛点,再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性来给...

系列第一篇文章主要是从商品流通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消费者在目前供应链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引申出目前供应链中上下游整个体系中信息系统解决不了的问题,寻找痛点,再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性来给出解决方案。本文为该系列第二篇文章,主要是从目前教育领域中遇到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问题的表象,结合整个教育体系各个维度的信息与区块链天然特性,来尝试分析其痛点,并针对痛点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对于教育领域的分析角度,我们可以选择从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考改革方面的动作来切入分析。

其一,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考核学生能力,避免‘一考定终生’这样因为偶然因素而给学生带来的不理想结果的局面。

其二,部分省份由以往的高考小综合转变为大综合考核。

其三,以上海江苏为代表的每年会考成绩纳入高考录取因素。

其四,加大自主招生规模。

针对以上四项,我们研究一下会发现,主要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考考核过程纳入更多的数据进行考评,同时不仅只采用高考成绩,还会参考学生其他的考核数据来提供最中录取支持。另一类则是考察学生在考试之外的情况,如每年度会考数据,来综合评判该学生整个高中学习生活中的学习情况,来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

那么针对这两类问题,根据目前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来看,还至少存在以下四个痛点:

 一,就整个评价体系来看,是否每年会考成绩及小高考等额外的考核成绩就能反映出该生的真实能力。能否考虑加入更多的因素,如涉及到学生品行,道德,动手能力等重要纪事能否一同纳入考核要素。

二,信息记入细粒度是否足够,是否需要深入到每周学习情况录入,每日作业完成情况的粒度来更好的支撑该生能力模型中。

三,整个体系中纳入的数据是否不会被各种因素篡改,如人为作恶,录入系统被攻击等等。

四,整个学生信息数据目前还没有存在一个完整流通的渠道。目前学生档案中记录的信息比较有限,暂不能存储学生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数据过程。如果能够有这些数据,未来雇主能很清晰透明的看到更完整的数据,能更好的对学生生涯有更完整的评判。

以上四个痛点,我们可以从区块链特性上来寻找答案。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下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区块链四个特性:

(一)多方参与,去中心/中介化的信任。

(二)整体的技术架构方面有着更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

(三)通过技术中介,来达成整个交易。

(四)具有交易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是天然适合解决商品溯源与流通上的痛点。

对于痛点一和痛点二,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同一个账本的形式,尽可能的引入多方信息。参与方越多,共同维护的数据越多,越容易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数据信任背书。同时也能更加全面的描述学生本人各方面素质能力。

对于痛点三,区块链自身去中心化的特征,分布式的网络天然克服了中心化系统的各种弊端,同时其去中介化的特性避免了人为作恶的可能,回避了一部分人员通过人际关系修改数据的可能性。

对于痛点四,通过区块链对学生学习数据全程上链,不仅仅只是贯穿学生生活始终,同时也可以为后续学生信息进入征信系统或者其他系统提供不可篡改的真实信息。

另外,对于整个学生数据上链的模式上,还要打通学生这一端。比如说我们可以联动家长、学校、老师这一端,配合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积分奖励机制来提高学生对上链数据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引入区块链不仅仅只是一个数据上链,有利于学校,雇主,而是对于其本人也有更多因为优秀而带来的额外奖励。

因此,对于教育区块链而言,不能仅仅只把区块链当成一个分布式记录学生信息的链式账本,我们要在整个模式上有所创新。在学生信息有利于信息上下游各方主体的同时,学生本人也要有个正反馈的工具,最终在多方参与的前提下,共同形成学生学习自治系统,来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全面提升的理想目标。

点赞 1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刘峰老师
刘峰老师
刘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特邀研究员、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区块链专委,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清华X-lab区块链创新教育计划合作委员会专委。主要研究兴趣在区块链、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等学科交叉领域。担任多个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国际会议、SCI/EI等国际特约编辑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