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仍处于早期,基础设施、上层应用、模式创新仍有很大的空间,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行业的基础设施快速完善,从最开始的一键发币,但现在的一键发链模式都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在一键发链方面,经过几代发链技术的迭代,目前搭建一条主网已经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在主网性能、安全性、去中心化、数据
从一键发币到一键发链,区块链行业的技术迭代和进度有目共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不少发链平台对于自己的框架建设、模块化、发链组件等技术不断更新,让发链变得日益简单和高效。
借助现有的发链平台,无论是想自己搭建一条Layer1,还是在以太坊生态上做一条Layer2,甚至Layer3都可以轻松实现。对部分需要特定化场景的应用来说,应用链的出现也足以满足其需求。例如去中心化衍生平台dYdX就基于Cosmos SDK开发了应用链dYdX Chain。
本报告将综合分析各大发链平台的技术演进、优劣势对比、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市场对于发链平台的需求。市场是否真是有一键发链需求?对应用而言选择智能合约搭建Dapp更好,还是做一条自己的应用链更佳?一键发链的未来趋势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完善?
1. 发链市场的需求
2. 发链技术的演进:飞入寻常百姓家
3. 发链平台分析:轻量级链更受市场青睐
4. 技术差异对比:灵活性和定制化成为趋势
5. 一键发链应用场景
6. 瓶颈和挑战
7. 总结:一键发链的未来
市场对发链需求根本上是来自于应用层,Web3的叙事是 [Next Billion User],而要承载这么多用户,单凭一条链根本支撑不起这样一个现象级的应用。从Axie Infinity开发团队Sky Mavis搭建Ronin就可以明显看出,Ronin被创建的原因是为了解决Axie Infinity游戏中的一些问题,如以太坊网络的拥堵和高昂的Gas费。作为以太坊的侧链,Ronin独立运行,并旨在为游戏提供可靠、快速和经济实惠的保障,同时避免主链的扩容问题。
而市场中能像Sky Mavis这样有专业技术背景和开发能力的团队并不多,大部分团队没有办法独立开发并运行一条公链,并且还能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这就衍生出一键发链的市场需求。综合来看,市场对发链的需求包括以下几点: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体量的应用都存在这样的需求,例如Uniswap Labs在10月11日推出Unichain,作为基于OP Stack技术搭建的Layer2,Unichain交易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并且通过OP的Superchain生态增强其流动性。
对于很多成熟的应用来说,自己搭建一条应用链可以摆脱原生主网的诸多限制,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并且还能独享整个网络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有助于应用突破增长瓶颈,实现更大的突破。
现在关于发链讨论最多的无疑是Layer2,其中以Optimism的OP Stack和Arbitrum Orbit为代表,借助Raas(Rollups-as-a-Service)服务,开发一条Layer2链变得非常简单。但仍有很多开发团队有定制共识机制、开发语言、网络访问权限、VM(虚拟机)以及链上治理等方面的需求。例如,共识上采用PoW,开发语言上采用更安全的Move,网络权限方面需要授权才能访问等。
随着Web3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传统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着区块链化的转型需求,企业希望通过区块链进行供应链管理、数据共享、资产追踪等,此时一键发链技术的成熟,就可以满足企业部署自己私有链或联盟链的需求,而不需要重复发明轮子。
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监管机构希望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身份管理、智能合同执行、电子政务管理等。通过一键发链,这些机构能够快速创建区块链网络,并根据需要进行定制,推动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在我们谈论Web3应用春天的时候,发链的需求就早已经出现,从最开始的各类分叉项目,如BOS、Meetone、Telos这些fork了EOS代码的链;再到直接Copy以太坊的代码的一些山寨公链,如币安链。这些虽然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一键发链,但可以看出市场对发行一条自己公链的迫切需求。
而真正的一键发链,应该从Cosmos和Polkadot说起。其中在Cosmos上发链,可以用Cosmos SDK进行构建,然后通过IBC协议进行链与链之间的通信,而Polkadot则是通过Polkadot SDK工具包进行构建平行链,然后通过零层协议中继链实现互操作性和共享安全性。Cosmos和Polkadot的架构和设计目的,试图建立区块链之间的桥梁,最终建立一个区块链互联网。
但要真正实现简单快捷的一键发链,它们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要在Polkadot上开发平行链,首先需要通过质押其原生代币DOT,然后竞拍获得中继链的卡槽,卡槽数量有限,而发链的市场需求很大,所以竞拍的成本非常的高。据数据显示,在Polkadot的首轮卡槽竞拍中,前5名锁定的DOT就超过了9900万,接近供应总量的10%,其中第一名Moonbeam锁定了35,759,931 DOT,按当时价格计算约为1.35亿美元。由于只有5个资格,第5名Clover锁定了9,752,487 DOT,按当时价格计算约为37,059,452美元。简单说来,当时要在Polkadot上发一条平行链最低需要锁定3705万美元的资产,所以成本是非常之高。
但随着以Optimism和Arbitrum为代表的模块化L2出现,简单快捷的一键发链逐步成为现实。开发者可以用其提供的工具包直接进行开发,配置链的众多组件,如吞吐量、隐私、gas 令牌、治理、预编译、数据可用性层等,共享主网安全性和通信层。开发者无需独自构建强大的节点网络和数据存储系统,网络的安全、计算和数据存储均可以通过其他分支网络提供。并且和生态中的其他链通信,互享流动性,增强了互操作性,打破了孤立的流动性壁垒。
除开EVM生态,基于Move开发的语言的一键发链平台Starcoin,也迅速成为新一代发链平台的代表。StarStack是其开发框架,它能够提供更灵活、定制化、独立的区块链设计方案。如共识机制上可以选择PoW或PoS,虚拟机支持Move构建,链上治理模块和参数可以自定义,并且区块链的访问权限也可以根据开发者需求定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Starcoin提出了AI+Web3智能发链的概念,它正在开发一套接入AI的对话式发链系统,即开发者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需求和修改意见,由AI完成合约部署以及相关参数设置,这极大的降低了一键发链的门槛,让非技术人员也可以操作系统,发布自己的L1区块链。
一键发链从概念走向落地是从2018年开始, Polkadot 推出的 Substrate 支持 15 分钟创建一条区块链,解决了创建公链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Cosmos SDK 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低调地参与竞争。
再后来 Polygon、Avalanche、Starcoin、Rollup技术方案等纷纷加入了发链市场的竞争,为开发者提供了快速开发区块链的工具,针对不同的需求优化参数,从而让创建一条区块链变得简单且高效。
Polkadot 是最先崛起的发链平台,它的方案是中继链+平行链。中继链是一种零层协议,负责网络的安全、共识和交易处理;平行链通过Polkadot Substrate进行构建,专注于高度灵活和定制化的协议搭建,每条平行链都可以有自己的参数,如出块时间、交易手续费、治理机制和挖矿奖励。
Substrate是一个可扩展、模块化、开源的区块链框架,它实现了区块链开发中遇到大部分常用功能,比如p2p网络、共识算法、常用加密算法、数据存储、交易管理等。同时,Substrate将区块链相关的业务逻辑进行了抽象,开发人员可以只需要关心业务逻辑相关的实现,这让组合和定制区块链功能变得轻松。
Substrate由区块链科技公司Parity Technologies创建,该公司由Gavin Wood创建,他是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波卡的创始人。
Substrate在进行区块链开发中有许多优势:
模块化:Substrate 通过提供开放的 SDK,以及可以组合、复用和发布的实用组件,让开发者可以非常轻松地创建、组合和发布组件以形成业务逻辑。
多层架构:Substrate 的三层结构分别是 Substrate Core、Substrate SRML 和 Substrate Node。 Substrate Core 是用于构建区块链最小框架的模块,可以提供像存储、共识、交易队列和区块生产机制和低级 JavaScript 的实用程序等模块;SRML 层则更简单,开发者要做的就是从模块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组别建进行参数设置即可;Substrate Node,只需提供 JSON 配置文件即可获得完整的智能合约区块链。
无分叉升级:Substrate 支持无分叉的 Runtime 升级。基于 Substrate 的链中存储着 WebAssembly Blob 或 WASM Blob,包含链构建新区块所需的所有逻辑,链本身的 Runtime 包含在此 WASM Blob 中,如果需要修改区块链的相关信息,只需要结合链上治理公投,倘若票数通过,即可完成相应的升级,从而减少了硬分叉带来的影响。
Polkadot 有社区精神领袖,还有完善的开发工具以及丰富的生态扶持,所以在 2020 年牛市里吸引了大量开发者进来,但是 Polkadot 的发展势头在迅速崛起之后很快就此打住。
直接原因是 Polkadot 生态的投资机构更注重短期回报,因此长期持币者基本都损失惨重,同时由于以上提到的成本问题,让很多开发者望而止步。但根本原因是生态内的项目进展整体不及预期,而且那些应用也没有到非它不可的程度。
其实还有一个隐性的限制,那就是最多只支持 100 个平行链,劝退了潜在的新开发者进来。而且在 Gavin Wood 辞去 Polkadot 生态开发组织 Parity Technologies 的 CEO 之后,Polkadot 未来重新起飞的难度相当大。
与Polkadot相比,Cosmos生态发展相当全面。据Coingekco统计,收录的Cosmos生态项目就达到162个,市值前100的项目中,Cosmos 生态占12个,如前段时间热门的Celestia、Injective、Sei 都来自Cosmos,还有之前超百亿市值的Luna。
Cosmos SDK是一个用于构建多资产公共权益证明(PoS)的开源工具包区块链,使用 Cosmos SDK 构建的区块链通常被称为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区块链,即我们所说的应用链(dApp Chain)。
现在主流的应用都是基于以太坊等虚拟机构建的,开发者通过智能合约构建去中心化应用,但由于底层平台存在瓶颈,应用在灵活性、主权和性能方面可能受到限制,所以不适合构建复杂的应用。
Cosmos的应用链就是专为运行单个应用程序而定制的区块链,开发者在构建时有更多的选择,还可以提供更好的主权、安全性和性能。但不足的是流动性分散,安全性被孤立,不能像Polkadot那样共享安全性,同时开发者生态系统也需要独立构建。
Avalanche 给自己的定义是:一个适合部署 Dapp 和企业级区块链的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部署自己的L1(之前称为Subnets,子网)。
Avalanche L1是一个可定制的验证器网络,可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块链达成共识。L1独立于Avalanche主网运行,有自己的执行系统,确保不会争夺资源。L1的验证者必须先加入主网,至少质押2000 AVAX才能参与。
Avalanche L1通过减少主网络的流量来提高区块链的可扩展性,从而加快交易速度并降低气体费用。它们提供广泛的定制选项,包括对验证器要求、代币结构和权限设置的控制等。
值得一提的是,Avalanche的L1架构走的是合规路线,它要求验证者满足相关合规条件,例如验证者必须位于给定的国家/地区,必须通过 KYC/AML 检查,必须持有特定许可证等。
同时,它还支持创建私有区块链,只有某些预定义的验证者可以加入,其中区块链的内容只有这些验证者可见,这满足了部分希望保持信息私密项目的需求。
Starcoin是一个基于Move语言,专注于高性能、可定制化Layer1区块链的一键智能部署方案,开发者可以用StarStack进行区块链的开发。StarStack是一个以模块化为核心的开源代码库,用于构建定制化的Layer1,开发者可以使用此代码库启动Move虚拟机,运行自己的区块链,未来也可以用其AI智能系统以对话形式进行区块链的部署。
与其他发链平台不同,StarStack在安全性、网络性能、共识机制以及灵活性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这样让它成为唯一一个开发者可以完全定制化开发的区块链发行平台。
StarStack技术框架的优势在于:
1) 基于Move语言和虚拟机构建。StarStack的底层框架和智能合约通过Move语言编写,虚拟机也是采用的Move,面向对象和基于资产的编程,使得资源在模块中具有极高的透明度,而对模块的外部调用则完全不透明。Move语言也被称为最安全的和灵活的智能合约语言,这也为其一键发链方案在定制化Layer1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2) 基于DAG结构。StarStack中引入了DAG结构,并结合自身创新推出FlexiDAG,对 PoW 共识机制进行了升级,动态调整出块时间、难度和出块奖励。通过FlexiDAG将加快出块速度,缩短交易确认时间,大幅提升了 网络性能和系统效率。此外,关键参数可以通过链上治理机制进行动态调整,使系统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
3) 并行化高性能网络。在StarStack中,引入了基于高性能多线程的内存计算引擎 TurboSTM,彻底改变了智能合约的执行方式。TurboSTM 利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和乐观锁,实现同步数据读取和及时更新,大幅减少了执行瓶颈,提高了交易吞吐量。这也使得网络性能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官方测试环境数据,最高TPS可以达到130,000,这个数据已经是行业公链天花板了。
4) 兼容Move生态主流应用。近期观察到,Starcoin通过Move V7版本的升级,实现了Move生态应用的全面兼容,使开发者无需重写代码即可轻松迁移和部署他们的 dApp。简单来说,就是通过Starcoin发行的Layer1,可以兼容Move生态的内的大部分应用,例如在Aptos上开发的应用可以轻松的迁移至新的Layer1上,而无需修改原始代码。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使用StarStack开发的区块链,所以这对想要布局Move生态的开发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L2发链平台以Optimism、Polygon、Arbitrum为代表,同时也包含zkSync、Starknet,它们主要是面向有以太坊生态开发需求的用户,发行L2链,真正意义上来说不算是一条完全独立的区块链。因为它的共识机制、VM、处理性能以及gas费都严重依赖以太坊的架构,并且在可扩展性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
通过上面对各个发链平台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模块化、定制化、安全性、网络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取舍。例如,以应用为重心的项目可以选择Cosmos构建自己的应用链;如果看重以太坊生态的发展和安全性,那么可以选择OP、Arbitrum或者Polygon构建自己的Layer2链;如果看好Move生态的发展,那么可以选择基于Starcoin构建一条独立的Move公链。
但从发链的目的出发,我们需要思考符合开发者搭建一条公链的需要是什么?是为数百万用户提供高TPS、超低gas、流畅的商用级服务,还是为一个企业提供高定制化、参数灵活、具备权限管理的内部系统。
下面我们将从共识机制、互操作性、网络性能和交易成本、VM等角度对各个发链平台进行综合比较,看下各个发链平台的优劣所在。
在共识上,大部分发链平台都采用的是PoS,通过质押原生代币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当然也有一些小的不同,如Polkadot采用的是NPOS(提名权益证明),Cosmos采用的是PoS+BFT(拜占庭容错)结合得共识机制。当然也有一些项目兼容PoW和PoS,如Starcoin。
PoS不需要实体矿机,不会消耗大量的复杂计算能力和电力,相对来说更环保、节能,因为不需要复杂计算,通常来说交易速度会更快。但在确保去中心化和安全方面,PoS也需要更多的节点参与网络维护,类似以太坊就拥有一个庞大的节点网络。
而PoW作为第一代共识机制,通过计算哈希函数的复杂度来增加攻击难度,攻击者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和电力来控制网络,因而网络更难以被恶意控制。同时,PoW在去中心化方面表现突出,小规模的项目可以用一台电脑、一台手机,甚至是一个网络宽带就可以参与挖矿,大规模的可以采用专业的矿机。目前,PoW 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共识机制,已在多个区块链上成功运行了多年,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表现优异。
理论上网络性能与交易成本成反比关系,性能越高交易成本越低,而这里所说的性能主要是TPS和BPS。据统计Polkadot每条平行链的TPS仅为1000,虽然比一些老牌的公链更有优势,但作为能承载更多Web3应用的公链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而作为以太坊扩容方案的L2也不尽人意,Optimism和Arbitrum理论最大TPS分别为714 tx/s和40,000 tx/s,而记录的最大TPS表现为67.41 tx/s和944 tx/s。
同时在Gas费方面,虽然相对以太坊有了极大降低,但Optimism发送ETH的gas为0.09美元,交易的gas为0.18美元;Arbitrum发送ETH的gas为0.09美元,交易的gas为0.27美元。这个价格相对于Solana、BSC等一众L1来说已经相当高了。
Polygon理论的最大TPS为649 tx/s,Avlanche理论最大TPS为357 tx/s,均没有超过1000。但基于Move语言开发的Starcoin近期观察到它升级了主网2.0,TPS最大理论值达到130,000 tx/s,这相当的惊人,与目前统计的发链平台相比,已经是断层式领先,当然由于2.0主网仍在试运行阶段,所以在正式环境下是否真能达到恐怖的13万还有待验证,但打个对折,能超过50,000 TPS也已经是性能公链的龙头了。
同时,在BPS(每秒出块数)上也有不同的差异。我们知道区块生成速度直接的影响交易速度,出块速度越快,意味着同样区块大小的情况下可打包的交易越多,同时交易确认速度也越快。其中,Polygon 2.13s/block,Avalanche 2.05s/block,Polkadot 6s/block,Starcoin 1s/block,可以看出Starcoin在这方面还是明显优于其他公链的,而Polkadot这方面落后较大。
我们知道VM是在区块链中是执行智能合约,计算gas消耗的作用,所有的dApp都需要虚拟机才能正常运行。
Polygon、Optimism、Arbitrum、Avalanche采用的是以太坊的虚拟机EVM,采用Solidity开发语言编写,它可以支持字节码兼容的智能合约的能力使其能够跨各种区块链,同时EVM 擅长执行复杂且定制的智能合约,这对于包括 dApp、 DeFi平台、游戏和NFT在内的各种应用程序至关重要。同时,EVM也是目前最大的区块链生态系统,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开发者社区提供支持,技术更加成熟,生态应用丰富。
但EVM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可扩展性较差,EVM 每秒只能处理有限数量的事务;较高的Gas费,由于EVM可扩展性不足gas费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会快速增加;智能合约的不可逆性,一旦部署,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就无法更改。
Starcoin采用的Move虚拟机。它在合约运行前会进行校验,这个验证器可以检查出各种类型错误。在合约调用过程中合约的状态的安全性主要要通过编程语言内部的安全性进行隔离,确保智能合约更安全的运行。
同时与EVM相比,Move语言的可组合性体现在模块上,模块本身被存储在全局存储中,所以在智能合约优化升级方面只需针对其组合的模块进行即可,加速合约的升级优化速度。
可组合性主要体现在模块化区块链上,即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专门的组件,每个组件都有自己明确的功能和职责。这样的设计允许各个组件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从而确保高效的执行。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每个积木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和功能,但可以组合在一起建立各种各样的模型。
目前发链平台都具备模块化区块链的能力,将区块链分成了执行层、数据可用性层、结算层以及共识层,极大的提升了网络的可组合性。
在Rollups方案中,L2链通常只负责执行层,将共识、数据可用性和结算交给以太坊主网。相对来说有如下优势:
目前Optimism和Arbitrum均是采用的Rollup方案,它们通过提供软件开发框架,使得通过其平台发行的L2链可以共享安全性、通信层和开源技术。如OP Stack,Arbirtrum Nitro、Polygon CDK,Rollup 框架是模块化区块链发展的最重要的组件,它让以模块化方式来搭建 L2 的门槛大大降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L2链在模块化构建中,由于Rollup框架、数据可用性服务、定序器、跨链桥等都是由Raas服务商设计好的,所以在定制区块链的时候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较差。
就如dYdX抛弃StarEx上创建的L2(dYdX v3),选择迁移到Cosmos生态并发布dYdX Chain(dYdX v4)。借助Cosmos SDK发布的这条链是一条独立的L1,它摆脱了L2的限制,以业务逻辑为核心,从底层基础设施重新构建高度定制,实现了「完全去中心化的链下订单簿和匹配引擎」,这让 dYdX 作为一个 DeFi 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快、成本更低的衍生品交易服务。
在 Cosmos 的模块化设计中,它将共识、状态机、虚拟机分开,让链的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积木式组合。比如,作为开发者,你可以定制自己的共识机制、为状态机增加特定的逻辑与模块、选用不同的虚拟机。这也是dYdX选择Cosmos SDK进行构建的原因之一。
而以高度可定制化和可组合性为主要叙事的Starcoin,在模块化区块链构建方面同样表现突出,其开发框架StarStack提供了高度模块化、易组合、易二次开发的技术组件。借助StarStack,开发者可以搭建一条独立的L1,应用根据业务逻辑,从底层框架进行全新构建,并在共识机制、链组件、通信协议、虚拟机等方面可以灵活配置。
根据介绍,其开发框架StarStack具备:
治理模块对一个去中心化项目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很多项目都是采用的第三方平台进行项目管理,如Snapshot。当然如Polkadot、Cosmos、Starcoin等也开发了自己的链上治理模块,可供开发者调用。
Polkadot SDK提供了一套基于代币的治理模型。新构建的平行链可以通过原生代币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其中,治理机制被协议化为相互关联的功能组件,如国库、议会、公投等,这些组件可以随着协议的升级进行迭代。参与治理的各个主体通过各自的区块链账号与系统交互,进行质押、委托、提案、投票等治理操作。
其治理框架提供的流程为:
为实现链上治理,Polkadot SDK将智能合约、投票合约、投票权重、治理模块和治理参数结合,实现了一套功能完备且可定制化的链上治理机制。这种机制赋予了代币持有者参与决策的权利,并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确保了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Cosmos SDK在链上治理方面体现出了一些创新,在提案之前应用链会预先打包了一个治理系统,提案可以是基于代码或文本,并且创建提案的权限可以自定义,然后由验证者和委托人进行投票,并提交到区块链上,在那里内容可以被验证者执行。
关于链上治理,Cosmos SDK提供了4个限制性门槛,可有应用链开发者选择和修改相关参数:
可以看出,由Cosmos SDK提供的链上治理相对更政治化,虽然可以由开发者定制相关参数,但门槛较多,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普通用户。
而Starcoin的StarStack在链上治理方面推陈出新,通过DAO形式的治理机制,促进由StarStack构建的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治理,建立更包容、透明和高效的治理模式。相对Polkadot和Cosmos,StarStack的提案流程更精简友好,决策和交易公开透明,所有社区成员都可以参与网络治理。
通过StarStack DAO治理模块可以做到: 安全透明:DAO的链上治理确保透明度和安全性,所有决策和交易记录透明且防篡改; 高效:直接治理模式简化决策过程,无需中间人,减少官僚延误; 社区赋权:每个代币持有者投票,增强社区凝聚力,让每个成员对网络未来发展方向发表意见; 去中心化:通过调整代币投票的权重,可以调动更多的普通用户参与项目治理,削减持币大户的影响力,实现项目的去中心化治理; 高度可定制化:从提案流程、实现形式、去中心化投票以及提案生命周期等模块进行全面高度的可定制化设计,满足开发者对项目治理各种想法,给开发者提供更多灵活操作的空间。
数据可用性层(DA层)主要负责确保网络中的数据可被访问和验证,它通常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验证等功能,以保证区块链网络的透明度和信任。
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 DA 项目有 Celestia、Avail、EigenDA 等。Opitimism、Arbitrum等rollup发链平台是没有DA层的,而Polkadot、Cosmos、Starcoin、Avalanche等单体公链本身是作为DA层。
Celestia 采用模块化架构,将区块链分解为数据、共识和执行三个部分。执行层独立存在于各自的区块链上,允许针对特定用例进行优化和专业化。此外,在 Celestia 的模块化区块链中,可以实现数据可用性采样,使节点能够用很小的样本验证一个区块,并且低硬件配置的设备也能充当节点。具体实现:
EigenDA是一种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数据可用性服务,利用 EigenLayer 的再质押(Restaking)功能构建,并成为 EigenLayer 上首个主动验证服务(AVS)。主要为Layer2提供数据可用性服务,具体实现如下:
Eigen DA 的节点是 EigenLayer 网络中再质押节点的子集,由200名运营商和数百万再质押的ETH作为保护,继承了部分以太坊的安全性。但也正是因为依赖以太坊主网上的 Eigen DA 合约,所以在费用消耗上要高于其他DA层,它目前的写入速度是15 MB/s。
Avail 通过其 “Avail DA、Avail Nexus 和 Avail Fusion” 的三位一体方法简化了 Rollup 体验。每个组件在这个方法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共同提升了 Rollup 的性能、易用性和互操作性。
作为发链平台的Polkadot、Cosmos、Avalanche等本身就承载DA的需求,没有单独分离出DA层,数据的存储、传输、验证都是在其主网上进行,这样就造成了一些问题:
提别要提到是Starcoin,它将数据可用性层单独分离出来,拥有自己的数据可用性层Starcoin DA,负责其主网和新开发的L1区块链数据的存储、校验和确认。Starcoin DA数据的高效、低成本和安全性验证,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同时,所有数据保存在链上,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总结下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仍然是将以太坊作为DA层,而Celestia 、Eigen DA、Avail DA主要是面向rollup以太坊生态,Starcoin DA则可以支持更多独立公链的数据可用性。
如果开发的区块链是L2,或者是以太坊的侧链,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选择以太坊无疑是最好的,因为它为数据结算和共识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性,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那么Celestia、EigenDA会是不错的选择,它们都支持Arbitrum Orbit、OP Stack等开发框架。
但如果开发需求是一条独立的公链,并且对数据读写速度、网络费用以及安全性有要求,那么可以选择Starcoin作为数据可用性层。因为它的费用足够低,并且数据读写速度可以突破100 MB/s,这非常适用于如社交平台、媒体平台、DeFi、游戏等需要高频交互的项目。在部署上也是非常简单,只需要调用StarStack内数据可用性相关组件,就可以轻松配置到自己的区块链上,与Starcoin主网共享数据安全性。同时,StarStack还配置了共识层,基于StarStack DA层还可以共享Starcoin的网络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一键发链可以帮助区块链项目快速部署自己的区块链网络,节省时间和开发成本。对于想要迅速上线的初创公司或者需要测试其项目的开发团队,一键发链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复杂的链上配置和开发工作。
目前大多数Web3应用都是用智能合约编写,受限于原生平台,如共识机制、网络性能、交易成本等,一键发链技术成熟后,很多已经成型的应用将可以搭建自己的应用链,实现技术升级和业务的拓展。
很多传统互联网企业想要实现Web3转型,但受限于技术不足,开发一条区块链复杂度、工程量都太大。实现一键发链后,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可以接入Web,如社交、电商、游戏、娱乐等行业。
这里提到的瓶颈和挑战主要是面向未来Web3大规模应用展开的,因为就目前Web3应用和用户来看,现有的性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圈内用户的交互。但试想面对 [Next Billion User] 级别的应用,目前的公链仍不能从容应用。
在Web3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一键发链的需求也会呈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的应用链会上线,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处理好安全性问题是技术应用的前提,这里的安全包括共识层面的安全、智能合约安全、用户账户安全等,因为每一步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直接黄掉,安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的参与。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除了Starcoin理论值达到10万级以外,其他发链平台的TPS都非常低,这对于如金融交易平台、社交、游戏等板块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并且我们还看到Optimism和Arbitrum的交易费都超过0.1美元,设想如果我给群里人发一个10元的红包,结果发现手续费都要1元,那么这个功能肯定不会上线。
未来的一键发链肯定是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企业会有各种类型的需求,特别是在权限管理方面。目前大部分的公链都是开源的,链上数据公开透明,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而如果是以社交应用链,那么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VIP会员、用户等级权限等方面的考虑将会更多,现有的区块链在这方面显然是不满足的。 6.4 政策合规问题 正如Avalanche提到的,发链方需要位于有政策支持的国家或地区,开发者需要通过KYC/AML,并且还需要持有相关经营许可证书。合规问题一直是行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包括之前的瑞波被举报像投资者提供未经注册的证券类产品(XRP),从而导致瑞波官司缠身,项目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如果新发布的这些协议未在相应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注册或者未被认可,可能被视为非法提供金融服务。
通过对几大主流发链平台的综合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键发链正逐步走向便捷化、模块化、定制化,并且分流成两条主线路,其一是依赖以太坊生态的L2,另一个则是高度定制化和灵活性的独立L1方向。L2已经趋于饱和,横向发展空间有限,而开发独立L1区块链的需求日益旺盛,未来的增长空间较大。对于未来一键发链的方向,大致有如下几个推论:
应用市场对区块链的需求增长变大。目前大部分的去中心化应用,都是基于公链开发的智能合约,但由于受限于公链的可扩展性,应用的规模和市场增长遭遇瓶颈,从dYdX和Uniswap发布独立区块链可以就可以看出。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迁移至独立的应用链上。
独立L1区块链增长空间较大。Rollup虽然作为以太坊的扩容方案,但共识和结算都受限于以太坊,再去开发更多的L2只会像之前的智能合约一样推高成本,造成网络拥堵,所以开发独立的L1才能真正解决网络拥堵问题。
更多传统产业将像Web3转型。随着一键发链技术的成熟,发链的资金和技术成本降低,更多的互联网产业将迁移至Web3这条新赛道,借助区块链技术、代币经济学,实现产业升级。如跨境电商,可以搭建自己的区块链进行订单的查询、物流追踪、商家信用评分等。
与AI结合实现一键发链的智能化。AI+Web3将拓展出一条全新的赛道,一键发链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实现类似ChatGPT对话形式的发链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对话,提出定制化需求,让AI帮你实现发链合约的部署和链上参数的设置,这样哪怕是非技术人员也可以轻松部署自己的区块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