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说 | 再这样玩下去,以太坊就是离心机,就是吸血魔

  • NESTFANS
  • 更新于 2021-09-13 16:48
  • 阅读 2640

区块链是一个非合作博弈的生产模型

撰文 | James

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弄清楚情况,ETH 并不是一个什么新的电脑,新的计算机(世界计算机是 ETH 最早的定位),你拿 ETH 当电脑用,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用不起了,因为 GAS 随着 ETH 价格增长,变得越来越昂贵,而 ETH 的内在模型本身要求价格持续增长(相对当前的法币系统),否则算力的边际收益下降导致退出 ETH,降低共识和均衡稳定性,进入负循环;并且当 ETH 越来越“世界”化,代表有限区块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进一步造成 Gasprice 的增长,二者一结合,使用 ETH 就变成了一种奢侈。

可以这样说,在 ETH 的设计里,计算、存储、通信的每个环节,都要求边际成本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以远超我们社会平均价值增长率的速度增长,然后我们平时做的服务也好,交易也好,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边际成本最好持续递减,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这种逻辑上天然相悖的东西,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

区块链的资产属性

首先来看看金融交易的本质,交易双方对金融资产进行风险互换,彼此改善分线收益结构。 这种涉及到风险和收益二元结构的交易,必然会对分布,或者与时间相关的信息进行不断折现,因此谁拥有更快的计算、存储、通信能力,谁就拥有更快速定价的基础条件。交易走向高频化是必然,而这意味着边际成本的内在要求是递减的,否则没有人能承担几何级数增长的交易规模对应的成本,哪怕线性都不行。事实上,现代交易所也在努力朝向不断降低交易的边际成本方向发展。

那 ETH 是什么呢?ETH 是“炼金炉”,是为了锻造一个个新的链上资产而设计的分布式价值生产系统 。有什么活动能够承担得起边际成本递增?只有“炼金”!当然,这是形象的说法,本质上讲,只有与稀缺性有关的资产发行行为,才能承担得起越来越贵的成本 —— 只要资产的价格一直增长就行。人类生活中确有价格不断增长的东西,比如黄金,土地等等,这种稀缺性也和ETH/BTC 的精神吻合:数量有限或者增长速度有限,从而通缩或相对通缩。

image.png

区块链生产方式的范式转变

为什么当前设计的各种 NFT 没有什么价值?因为链上能够锁定的稀缺信息量极少,要么随便被复制,要么就是一个签名,而所谓的“美感”“好玩”“有趣“等都是链外的,链外的信息可以随意被复制,没有太大差异,特别是与主观感受有关的“价值”更是如此,要么陷入炒作,要么完全依赖于某个中心化服务器,变成了企业资产,跟区块链八杆子打不着。这个问题在前面的一篇文章里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我们想要表达的是,这种资产在 ETH 上是无法生存的,炒作停止,价值坍塌;企业灭亡,资产灭亡;企业改变 NFT 的描述, NFT 价值也同时会被改变,甚至归 0,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那种希望把价值挂靠在治理上的代币,更经不起推敲,因为这种代币很难做到激励相容 ,让不是核心利益者控制了治理,造成反向激励,因此如果一个项目本身没有 Token 存在的必要性,硬生生搞一个治理代币,是为了发币而发币,这个遮羞布,早就应该揭开。而且所谓的治理币往往希望通过某种服务锁定用户,锁定资产,也就是本身肯定是瞄准了某种特定服务的,而非资产发行的服务本身应该退出区块链,治理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所谓的 DeFi 、NFT,要么迟早退出 ETH,要么根本做不出一个有价值的 Token,最后沦落为自欺欺人。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游戏怎么玩下去,一种错误的认知,最终必然向规律收敛,但每个项目方,持币人的求生欲不会让他们轻易放弃,于是一定会在发展的路径上制造出大量的噪音,让行业的发展变得曲折和艰难,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死掉恰恰是一种进步!

当然,这不能完全怪这些项目的发起者,除了一些炒作、诈骗、CX、资金盘外,大部分项目初始动机也是想努力在链上捕获价值的,只不过他们的思维没有转变过来,他们一直把区块链,把 ETH 当成一个提供服务(主要是价值交换)的工具,就像计算机,手机是一个工具一样,然后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厂商模型里,停留在传统互联网的营销模型里,而不是把区块链当成一个价值生产模型,其最终目标是产生去中心化资产 —— 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资产 。这是一种思维范式的革命,如果我们在传统浸淫越久,越难接受这种思维范式的革命,没有办法,只有等新的一代(项目)成长以及老的一代(项目)死去方能醒悟。

image.png

市场机制与非合作博弈

我想用几段文字介绍一下更宏观的背景性知识。

我们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在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上,遵循的是合作博弈的原则:有领导,有组织,有群体目标,有计划,有安排,有监测,无论基于宗教的管理模式,还是政治的管理模式,都是如此 。而合作博弈的弊端,一是无法有效达成夏普利值:即在组织里每个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贡献相匹配,最后不得按照某种粗糙的等级制进行分配核算 。二是容易形成管理者腐败,或者说代理人风险(如果认为管理者是群体利益的代理人的话),现代经济学、社会学对这两个问题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不在这里展开。以上两个矛盾,在合作博弈的框架内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image.png

事情真正发生变化,是要从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时代开始,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跳出了宏大叙事,不再纠结于规范性讨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好,什么不好这些大而空的问题,事实上,历史上各种重农主义,重商主义的论争,包括古代的盐铁论等等都是这类规范性讨论。亚当斯密只是精确的描述了市场机制 —— 一种基于各自禀赋进行自由交换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各种实证特征 :面包师不是为了什么高尚的道德,国家安危,世界更美而做面包,而是参与这个市场游戏的效用是否改善:改善就加入,不能改善就退出。这种基于个体理性决策非合作博弈,能否比过去的合作博弈更能推动社会进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呢?亚当斯密的回答是肯定的: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我们社会在资源配置上的优化,这就是后面两百多年一直努力去理解和证明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

image.png

比较有意思的是,任何一本经济学的书,一方面致力于描述市场机制这种非合作博弈的同时,又不得不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所谓的厂商模型 —— 在这个模型里,产品也好,服务也好,或者说价值的生产都是合作博弈的,也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关于这个问题,后来科斯 也提出过质疑,为什么企业不用非合作博弈的方式完成生产呢?当时的答案是各种交易成本,会导致按照去中心化方式组织生产边际成本不断上升!也就是厂商和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就是为了降低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所谓的各种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等等)。

image.png

这回到我们前面对 ETH 的描述: 你必须制造能在链上捕获价值的资产(我们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论述这件事),你必须接受边际成本递增的现实!我认为,科斯当时的论述是不深入的,因为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被提出来:其一,如果非合作博弈生产方式会导致边际成本递增,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通过这个模型生产出来?我们知道一般的服务和商品是不能这样做的,那有没有不一般的东西可以这样做?其二,如果有这样的东西,那非合作博弈的生产模型怎样运作和实践的呢?这两个问题,第一个的答案是“资产”,也就是服务和商品的漏网之鱼(我们会写一篇文章,从信息的角度论述资产和一般的商品服务的差异),第二个问题,在科斯时代是不可能有答案的,因为这个非合作博弈生产模型的首次实践是由中本聪在 2008 年提出来的,每个矿工独立完成自己的决策,不需要领导和监督,通过非合作博弈的方式生产出了一个个的 BTC。

image.png

总结

区块链是一个非合作博弈的生产模型(去中心化生产模型),而基于非合作博弈(去中心化)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边际成本递增的,满足这个特点的只有一类商品或者服务:资产 。因此,传统基于互联网,基于金融的所谓服务,或者设计,都是承受不了这个去中心化熔炉的,要么退出(一个可以预测长期成立的退出方案并不是 L2,而是企业化,未来我会写一篇文章论述),要么灰飞烟灭。

注:本文系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所有网图侵删。

点赞 1
收藏 0
分享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NESTFANS
NESTFANS
公众号:NEST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