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知识证明 - DIZK介绍

  • Star Li
  • 更新于 2020-02-13 19:59
  • 阅读 4054

DIZK,Distributed Zero Knowledge,分布式的零知识证明系统。在分布式环境下,DIZK能支持超大规模电路(10亿门级别)的计算。

经常有人在提及超大电路证明的时候,谈到DIZK。最近有空,我就看了看DIZK的论文以及源代码。总的来说,从技术人的角度来说,还是有点惊喜,DIZK利用分布式数据处理Apache Spark平台,实现了zk-SNARK证明系统。

DIZK论文是Howard Wu等在2018年发表。论文的下载地址如下:

https://eprint.iacr.org/2018/691.pdf

DIZK,Distributed Zero Knowledge,分布式的零知识证明系统。在分布式环境下,DIZK能支持超大规模电路(10亿门级别)的计算。而且,论文给出的测试数据表明,DIZK的计算性能随着分布式实例的增长,线性增长。

01 DIZK逻辑框架

虽然DIZK是分布式零知识证明系统,零知识证明的协议和计算和传统的证明系统非常像。论文通过两张图给出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null

左边代表的是传统的零知识证明(zk-SNARK)系统,主要由三部分计算组成:Setup/Prover/Verifier。右边代表是DIZK的逻辑框架。DIZK将Setup/Prover的计算用分布式实现,计算之间的依赖也用分布式数据表示。Verifier相对来说简单(毫秒级的计算),不需要分布式实现。

02 R1CS/QAP和Groth16

DIZK描述R1CS和QAP的符号体系和其他论文也有点不一样。一个R1CS实例$\phi =(k,N,M,a,b,c)$表示:k代表是输入个数,N是变量个数,M是R1CS的门的个数,a/b/c是一个(1+N)xM的矩阵。每个门由如下的表达式表示:

$(\sum ^N{i=0}a{i,j}zi)\cdot(\sum ^N{i=0}b_{i,j}zi)=\sum ^N{i=0}c_{i,j}z_i$

其中的Zi是所有的输入信息(包括公开输入和隐私输入信息,也就是statement和witness)。

QAP的实例$\Phi =(k,N,M,a,b,c)$表示:k代表是输入个数,N是变量个数,M是R1CS的门的个数,A/B/C是一个长度为1+N的多项式向量,每个多项式的阶小于M。给定输入信息,QAP的实例满足: $(\sum^N_{i=0}A_i(X)zi) \cdot (\sum^N{i=0}B_i(X)zi) = \sum^N{i=0}C_i(X)zi + (\sum^{M-2}{i=0}h_iX^i) \cdot Z_D(X)$

在定义了R1CS和QAP后,DIZK论文给出了Groth16的计算公式(第9页)。

Setup生成Pk/Vk,计算公式如下: null

null

Prover生成证明,计算公式如下:

null

null

Verifer验证某个证明是否成立,计算公式如下:

null

03 Apache Spark

Apache Spark是大数据分布式处理框架。可以查看Spark官方介绍理解Spark的一些逻辑:

http://spark.apache.org/docs/latest/cluster-overview.html

null

物理上,Spark框架包括三个角色:Driver Program就是Spark框架上编写的程序,Cluster Manager就是集群管理节点,Worker Node就是集群节点。从软件角度看,SparkContext维护了整个程序的执行环境。所有的计算会分解成一个个的Task,所有的Task都由Executor执行。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是Spark框架下大数据的表示。你可以理解,RDD是分布式的数据表示。

DIZK设计中,R1CS的电路采用RDD数据表示,因为R1CS电路随着电路门的个数变大而变大。Pk(pubilc key)页是随着门和R1CS的contraint的个数变大而变大,也采用RDD表示。输入信息包括两部分:公开的输入信息和隐私的输入信息。一般来说,公开的输入信息比较小,DIZK直接采用一般向量表示。隐私信息采用RDD数据表示。

04 DIZK计算框架

在Spark的框架上,DIZK设计了Setup和Prover的计算框架:

null

Setup包括两步:1)Lag(拉格朗日插值),R1CS到QAP的转化过程 2)fixMSM - 定点的多倍点加法。Prover也包括两步:1)FFT(计算H多项式)2)varMSM - 不定点的多倍点加法。

DIZK在第4章详细描述了FFT/Lag/fixMSM/varMSM四个计算都能采用分布式算法。简单的说,FFT的分布式算法相对复杂一些,其他三个计算天生可以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是让多个executor执行的计算量尽量均匀。在Lag的计算步骤中,因为R1CS的(1+N)xM的矩阵是稀疏矩阵,DIZK提出了让多个executor均匀计算的方法。

Lag的计算的公式如下:

$(Ai(t))^N{i=0} where Ai(t) := \sum^M{j=1}a_{i,j}L_j(t)$

如果a矩阵是个密集型矩阵的话,只要均匀的切分计算量即可。但是,在现实应用中,a矩阵是个稀疏矩阵。DIZK提出的方法也比较简单明了:预先处理矩阵,统计每列的非零个数。非零个数,代表了计算量。然后再根据这些非零个数,确定计算量的划分。

05 DIZK计算性能

DIZK论文给出了分布式计算的测试结果:

null

简单的说,DIZK的Setup和Prover计算性能随着计算节点的个数增长成线性增长。

总结:

DIZK,是在Spark大数据计算框架下的分布式零知识证明系统。DIZK详细分析了Groth16的计算,并针对几个计算模块提出了分布式计算算法。从DIZK的测试数据看,DIZK的Setup和Prover计算性能随着计算节点的个数增长成线性增长。

我是Star Li,我的公众号星想法有很多原创高质量文章,欢迎大家扫码关注。

点赞 0
收藏 1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1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Star Li
Star Li
Trapdoor Tech创始人,前猎豹移动技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