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 PoS - Part2 LMD GHOST

  • 飞仔
  • 更新于 2024-09-09 09:29
  • 阅读 695

本文是介绍以太坊PoS共识的第二部分。共识协议是个组合学习以太坊PoS时,可以发现所谓的共识协议不是一个单一的协议,而是以下三个部分的组合。ProposeRule:区块发布规则,负责打包区块并发布到链上,比如以太坊的ProposeRule是ProofofStake,

本文是介绍以太坊 PoS 共识的第二部分。

共识协议是个组合


学习以太坊 PoS 时,可以发现所谓的共识协议不是一个单一的协议,而是以下三个部分的组合。

  • Propose Rule: 区块发布规则,负责打包区块并发布到链上,比如以太坊的 Propose Rule 是 Proof of Stake,比特币是 Proof of Work,BFT 共识则是通过多轮投票机制对一个提案进行确认并提交。
  • Fork Choice Rule: 分叉选择规则,负责在多个分叉中选择出权威链(canonical chain),使系统状态的一致性得到保证,同时也为系统提供了活性,。以太坊使用 LMD GHOST,比特币使用 Longest Chain,而 BFT 共识不会出现分叉,因此选择规则也无从谈起了。
  • Finality Rule: 最终确定性规则,负责最终敲定一个区块,使其永远无法被回滚,为该区块提供了绝对的安全性。以太坊使用 Casper FFG,比特币则不存在 Finality Rule,只是随着子块越来越多而无限趋近 Finality,而 BFT 共识每一个区块的提交即确定,Finality 的实现是即时的。

可以发现,BFT 共识(例如前面介绍过的 HotStuff 或者 Tendermint)在这三个方面较为特殊,我们很难从中看出这三种规则,因为它们是浑然一体的。乍一看 BFT 共识协议简单清晰,不会分叉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同时每个块都具有最终确定性,但其最大缺点是需要满足恶意节点的权重 $<{1\above{1pt}3}$ 的拜占庭假设,否则就会丧失活性。相比安全性,活性是以太坊优先需要保证的(否则无法正常出块还谈什么安全性),为此以太坊使用了 LMD GHOST 作为 Fork Choice Rule。

一些前置概念


下面介绍一些以太坊中的基本概念便于理解后文。

  • Canonical Chain: 权威链,被 Fork Choice Rule 选中的分叉即为权威链。
  • Validator Set: 参与质押的节点即可成为一个 Validator,多个 Validator 组成一个 Validator Set 负责一个 Slot 的出块。每次出块时会从 Validator 中选出一个 Proposer 负责打包区块,这是根据质押金作为权重随机选取的,即 PoS 原理。
  • Slot: Slot 是区块之间的最小间隔单位,相当于以太坊中的时间概念,共识是一个接一个 Slot 递进的。Slot 之间间隔为 12s,每个 Slot 出现时网络会尝试出块填充一个 Slot,因此每个 Slot 会对应一个 Validator Set 负责共识。实际上,以太坊会将整个网络的 Validators 分成 32 个 Validator Set,轮流对 32 个 Slot 出块,32 个 Slot 组成一个 Epoch,因此一个 Validator 在一个 Epoch 中只会参与一次出块。注意,Slot 和我们通常说的 Block height 不是一个概念,Slot 中可以有 Block,也可能没有 Block。
  • Root Block: Root Block 是应用 Fork Choice Rule 时的开始区块,比如最近一次已经具有 Finality 的区块(在以太坊中即为 Checkpoint 区块)可以作为下一次的 Root Block,Genesis Block 是最初始的 Root Block。
  • Weight: 当一个 Proposer 被选中发布了一个新块之后,Validator Set 中的其他 Validator 需要对该块进行验证并投票,投票者的质押金表示了该投票的权重大小,投票权重的累加值即为该区块的权重大小。权重越大表示该区块所在的链得到了越多的认可。

GHOST,为提高比特币吞吐量而生


学习 GHOST 的论文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它又臭又长。

以太坊的 LMD GHOST 只是 GHOST 的一个变种,GHOST 全称为 The Greedy Heaviest-Observed Sub-Tree,其原本目的是解决比特币扩容后频繁分叉(块之间发生冲突)造成的安全性下降问题,以取代比特币的 Longest Chain 规则。其实在 GHOST 论文发出之时,以太坊已经采用了一个 GHOST 协议变体辅助 PoW 进行分叉选择了,这使得以太坊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处理更多的交易,将比特币 10min 的出块时间压缩至 15s。

比特币的吞吐量是出了名的低,其设置的挖矿难度让出块时间维持在 10 分钟左右。这样做一是因为 PoW 基于一个同步模型,需要足够的间隔时间保证消息能被所有节点接收,二是为了避免产生大量分叉,导致算力分散降低共识安全性。如果要提高比特币的吞吐量,增大区块大小和降低出块时间是最自然的两个方法,不过这样就会令网络中出现大量冲突区块和分叉。导致分叉的原因有两个:

  • 网络延迟。可能有两个节点同时基于相同的父区块发布了一个合法区块。
  • 主动攻击。攻击者希望回滚交易,因此尝试主动分叉,一旦攻击链说服了其他节点,那么就可将权威链和上面的交易回滚,这也是 double spending attack 的常见方式。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 long range attack 其实就是分叉攻击的具体形式之一。

下图中,因提高吞吐量出现了大量区块冲突,产生分叉。对于比特币使用的 Longest Chain Rule 来说,攻击者 A 很容易发动攻击,恶意回滚交易。

image1.png

攻击者 A 私自准备了一条攻击链,此时若使用 Longest Chain 作为权威链(图中蓝色区块所在链),攻击链 A 很容易就能成功替换掉它。这是因为分叉会导致算力的分散,不在最长链上的区块没有任何价值(high wastage and low security),因此攻击链算力不需要达到 50% 就可以完成攻击。

GHOST 论文中提出了新的 Fork Choice Rule 协议来解决上述问题,The Greedy Heaviest-Observed Sub-Tree,顾名思义,权威链的标准不再是 Longest Chain 而是 Heaviest Chain。当决定哪个分支时,GHOST 认为每个子块都是对其所有祖先的一次认可,因此分支的所有子块都会被纳入权重。如果每个子块的权重为 1,那么可以得到下图中的 GHOST chain 作为权威链(图中绿色区块所在链)。

image2.png

具体证明过程请见论文,但其实可以这样想:如果一个块后面出现了两个子块(分叉),说明这两个子块在彼此竞争,但其实还存在另一个隐含信息,即这两个子块都为其父块投了认可票。这是 longest chain 规则没有考虑到的。

一言蔽之,GHOST 分叉选择规则没有选择「最长的链」作为权威链,而是选择了「最重的子树」。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父块的子块不仅仅是对于该父块的一个直接投票(认可),也是对于它所有祖先的间接投票(认可),因此整个子树都应该纳入权重。

GHOST 这么好为什么不用


GHOST 协议在原生的 PoS 或 PoW 中作为 Fork Choice Rule 并没有问题,但以太坊的 PoS 中增加了实现 Finality 的 Casper FFG 协议,这就不一样了。

先简单介绍 Casper FFG(下篇文章会详细介绍),在每共识若干个区块之后,系统会尝试产生一个 Checkpoint 块,这个块以及它所在分支之前的所有区块都被确定,无法被其他分叉回滚。Checkpoint 产生的条件是区块受到 ${2\above{1pt}3}$ 以上 Validator 的认可,即 > 66.6% Stake 权重的投票。而我们所说的 Fork Choice Rule 的使用范围一般是 Checkpoint 之后未确定的部分。因此,有可能 Validator Set 对于系统状态的最新认知和 GHOST 协议选择的分支是相互冲突的,如下图。

image3.png

图中,绿色的分叉权重为 111,黄色为 96,根据 GHOST 规则绿色分叉会赢得胜利,然而黄色链的最后一个区块权重为 65,更接近成为 Checkpoint。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lad 和 Vitalik 分别提出了 LMD GHOST 协议和 IMD GHOST 协议,IMD GHOST 协议不是基于权重的加和而是基于权重的最大值进行分叉选择,这里对 IMD GHOST 不进行过多介绍,感兴趣可以看这篇 Vitalik 的文章。

以太坊的选择 —— LMD GHOST


这部分参考了 Vitalik 的文章以及这个这个

以太坊的 Fork Choice Rule 使用的是 LMD GHOST 协议,所谓 LMD(Latest Message Driven)就是指一个 Validator 最近一次针对某一个块的投票,我们称之为 attestation。下面是 attestation 的结构,beacon_block_root 字段为这个投票具体支持的区块。每个 Validator 都保存了所有验证者各自最新的那一次投票:

pub struct AttestationData {
    pub slot: Slot,
    pub index: u64,

    // LMD GHOST vote
    pub beacon_block_root: Hash256,

    // FFG Vote
    pub source: Checkpoint,
    pub target: Checkpoint,
}

当然,以太坊的 Propose Rule 还是 Proof of Stake,即根据 Stake 权重随机选取 Proposer。LMD GHOST 只是负责在出现多个分叉时根据一定规则告诉你要选择哪个分支,如果我们将 Fork Choice Rule 使用一个函数表示,那将是:

function GetHead(Store) → HeadBloc

Store 是当前的状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Store 状态和时间有关,这么做的目的是实现区块的 Finality。一旦 Validator 确定了一个区块,即使之后发现了一个与之冲突的区块,也无法修改它之前的选择(个人猜测这使得以太坊最终选择了 LMD GHOST 而非 IMD GHOST,具体可看这篇文章)。时间参量使得 Validator 做过的事情无法后悔,如果删掉 Store 仅提供创始块是无法恢复完整区块链数据的(见 Part1 中 Vlad 提供的建议)。

LMD 表示在选取 HeadBlock 考虑分叉权重时,只需要考虑每个 Validator 最近的一次投票,而不像 GHOST 那样考虑所有 Validator 历史上的全部投票,换句话说,LMD 仅考虑 Validator 最近一次投票的区块的权重并进行求和,而不会考虑整个子树上所有区块的权重。 当然即使是这样,当恶意节点超过一定阈值仍然可能会让分叉攻击成功,不过由于 LMD GHOST 还具有 sticky 性质,会使「突然叛变」行为容易被系统检测,从而能够对叛变者进行惩罚,这将在后文进行介绍。

分叉选择逻辑

下面举个例子介绍 LMD GHOST 协议选择分叉的基本逻辑。 假设网路中仅包含 A, B, C, D, E 这 5 个节点,为了简化过程,我们令它们的质押金相同(权重相同),且将一个 Epoch 分为 10 个 Slot,这样每个 Slot 的 Validator Set 只有一个节点。每个 Slot 出块后,只需要 Proposer 自己给自己投票就行了。下图中,5 个节点会轮流负责签名出块,形成一条分叉的 Block Tree:

image4.png

图中,绿色的区块由于肯定包含了 Proposer 自己的 attestation,因此可以作为这 5 个 Validator 对应的 Latest Message。由于所有 Validator 的权重一致,因此每个区块算作对其所在分支的一份同意投票,每一个区块拥有的投票数量即为其直接子区块的投票份额累积,如下图。

image5.png

当使用 LMD GHOST 决定权威链时,要从 root block 开始选择权重最大的路径,即 5→5→4→4→2→1。(这个例子中恰好是 Longest Chain,但这只是巧合)

image6.png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这个过程,这里推荐这个LMD GHOST源码项目。下面摘取并注释了 GetHead 部分的代码:

// 选择并获取权威链的叶子节点
func (gh *SpecLMDGhost) HeadFn() *dag.DagNode {
    head := gh.dag.Justified // 从 root block 开始查找
    for {
        if len(head.Children) == 0 { // 直到叶子节点
            return head
        }
        bestItem := head.Children[0]
        var bestScore int64 = 0
        for _, child := range head.Children {
            childVotes := gh.getVoteCount(child) // 选择投票权重最大的子块所在路径
            if childVotes > bestScore {
                bestScore = childVotes
                bestItem = child
            }
        }
        head = bestItem
    }
}

// 获取 block 权重
func (gh *SpecLMDGhost) getVoteCount(block *dag.DagNode) int64 {
    totalWeight := int64(0)
    for target, weight := range gh.latestScores { // 仅考虑各个 Validator 最新的一次投票
        if anc := gh.getAncestor(target, block.Slot); anc != nil && anc == target { // 找到投票的目标区块,并进行权重求和
            totalWeight += weight
        }
    }
    return totalWeight
}

/// 从 attestation 所在的区块往回找,找到其投票的目标区块
func (gh *SpecLMDGhost) getAncestor(block *dag.DagNode, slot uint64) *dag.DagNode {
    if block.Slot == slot {
        return block
    } else if block.Slot &lt; slot {
        return nil
    } else {
        return gh.getAncestor(block.Parent, slot)
    }
}

权重计算

上面例子为了便于理解,令每个 Validator Set 中仅有一个节点,所以 Proposer 不需要额外收集投票。实际上每一个 Block 发布后需要收集 Validator Set 中其他验证者投票,并以投票权重之和作为该 Block 的最终权重。一个 Block 的权重等于该 Block 收到的 attestation 投票的权重总和,加上其子块提供的权重,并且在计算权重时仅考虑 Validator 最后一次 attestation,如下图中 Validator Set 为 A,B,C,D,E 5 个节点。

image7.png

Sticky 性质

LMD GHOST 具有 sticky 的性质:节点一旦给某一个分支投票就倾向于继续为这个分支投票,除非一定比例的节点发生突然叛变(会收到惩罚)。比如下图中 A,C 同时叛变到 B 的攻击链上时,这条攻击链才有可能成功。 下面是 Vitalik 举的例子。

image8.png

还是 A,B,C,D,E 5 个节点分到了 10 个 Slot 中,且 Stake 相同,因此区块本身即可表示一个权重为 1 的投票。图中的 B 作为恶意节点尝试独自构建一条攻击链,正常情况下,剩余 4 个诚实节点并不会买账,会根据 LMD GHOST 继续选择下面的一条链作为权威链(canonical chain)。 图中,每个节点都分别进行了两次出块投票,我们只关注第二次出块时的分叉选择,并查看该节点在选择分叉时的视图情况如下图。

image9.png

图中,绿色表示当前 Proposer 要打包的区块,蓝色表示所有 Validator 最新产生的区块(投票),所以蓝色的块决定了绿色块即将选择的分支。比如在 A 的视图中,当 A 尝试进行第二次投票时看到的是 B 投给了上面的链,A, C, D, E 投给了下面,因此 Bottom : Top = 4 : 1

此处说明一下,D 和 E 的视图中之所以没有从 C 第二次投票之后继续出块可能是因为 D 和 E 并没有看到 C 的第二个块(网络延迟等原因),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影响最后的分叉选择。这里也说明了即使是诚实的 Validator 也有可能没有把票投给最终的合法链(因此不应当受到惩罚)。

从这个过程就可以发现,诚实节点更倾向于沿着之前的权威链继续出块,而没有动力去频繁更换分支的选择,除非此时有两个节点发生「恶意叛变」,投票给上面的链,但这很容易被发现并收到惩罚。

image10.png

we can very generally say that any validator's new message will have the same opinion as their previous messages, unless two other validators have already switched sides first.

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由 Finality 决定,以太坊使用了 Casper FFG 作为 Finality Rule,这是一个 BFT 共识机制,像 Tendermint 一样,我们使用两轮投票实现一个区块的 Finality。然而在没有 Casper 的情况下,LMD GHOST 的是否可以提供部分安全性,又是如何量化的? 我们定义一个参数 $q$,称为安全值,表示一条分支链得到 Validator 投票的权重与总 Validator 权重的比值。例如,5 个 Validator 中有 4 个 选择该分支,那么 $q = 0.8$。我们设 $q_b$ 为 $b$ 这个块的安全值,那么从$b$块发布开始,随着其子树上面的投票权重越来越大, $q_b$ 也会越来越高。一般认为当安全值大于某个阈值,即 $qb > q{min}$ 时,块 $b$ 成为了一个真正「安全的」区块,无法被攻击回滚。如下图。

pAAY5rD.png

对于 LMD GHOST 来说,阈值$q_{min}$被定义为 $β + {1\above{1pt}2}$,其中 $β$ 表示恶意节点控制的 Stake 权重值,一般来说认为小于 ${1\above{1pt}3}$。也就是说当 Validator 全部是诚实节点时,只要块 $b$ 收获一半 Validator 的认可,该块就会被「最终确认」。

将 Finality Rule 和 Fork Choice Rule 解耦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太坊在保证活性的前提下,即使区块的 Finality Rule 执行失败(如恶意节点数量 $>{1\above{1pt}3}$),也可以由客户端自己判断当前安全性。如果客户端觉得当前区块的 $q$ 值过小,可以选择继续等待,等待 Casper FFG 执行成功或者 $q$ 值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客户端使用自己规则来定义 Finality 标准,而不用在协议中设置一个阈值常量。

LMD GHOST 的激励和惩罚


以下内容目前片面地参考了这篇文章,笔者之后会查阅源码和其他资料以保证准确性。

激励

共识协议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科学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我们通过经济学手段鼓励诚实行为,惩罚恶意行为,最终使共识结果安全可信。这就像是一个社会的运行,除了使用科技和法律的手段进行治理,也要运用宗教、道德进行进一步约束。 区块的 Proposer(发布区块) 和 Validator(验证区块并投票) 如果诚实地选择权威链后应当进行激励,否则进行惩罚。其中 Proposer 诚实选择分叉的动力显而易见:如果选择了错误的分叉,它发布的区块最终将大概率被遗弃,导致无法获得出块奖励,因此对 Proposer 分叉选择的激励是间接的。而 Validator 在收到区块后,如果验证区块合法将会对该区块签名投票,这个签名将会出现在下一个 Slot 的区块中作为诚实的证据,该 Validator 会因此直接收到一小部分奖励,而收录该 Validator 签名的 Proposer 也会按比例获得其中一部分激励。

validators are directly rewarded for voting accurately. When a validator makes an accurate head vote, and its attestation is included in a block in the very next slot, it receives a micro reward. A perfectly performing validator will gain about 22% of its total protocol rewards from making accurate head votes. Proposers, in turn, are incentivised to include such attestations in blocks as they receive a proportionate micro, micro reward for each one they manage to get in.

个人认为这里可以用来解决 HotStuff 中 Leader 恶意控制投票节点列表的问题:由于在 HotStuff 中哪些节点投了票完全是 Leader 一个人说的算,因此 Leader 在凑足 ${2\above{1pt}3}+1$ 的投票后可以故意的排除一些自己不喜欢节点,包含一些自己喜欢的节点的投票。而令 Leader 一部分激励来收录节点的投票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说明一下,如果 Validator 投票的区块最终不是那条合法链,Validator 也不会收到惩罚,因为由于网络延迟等原因 Validator 是有可能没有看到足够信息就进行投票的,贸然惩罚是不公平的。

惩罚

LMD GHOST 会对 nothing at stake 行为进行惩罚。在 Part1 文章中提到,nothing at stake 是指 PoS 共识过程中,由于 Validator 对某分支投票没有任何成本(只需要签名,不像 PoW 需要消耗大量算力),因此可以对所有的分支都进行投票来规避投错票的风险。这种行为是易于检测的,一旦被发现,系统会罚没该 Validator 的部分 Stake,并强制该节点退出 Validator Set。

Proposer 同样存在 nothing at stake 行为,一个 Proposer 可能选择同时选择多条分支打包区块而不是只选择权威链,以避免日后自己选择的分支被回滚的风险。与 Validator 的 nothing at stake 惩罚不同,Proposer 的此类行为是通过第三方检测的,第三方发现后会提交一个证明,由之后的区块发布时中会打包,完成系统对 Proposer 的罚没。

总结


共识协议由 Propose Rule、Fork Choice Rule 以及 Finality Rule 组成。以太坊的 Fork Choice Rule 使用了 LMD GHOST 协议,放弃了简单的 Longest Chain 作为权威链选择的规则,这在吞吐量提高导致出现大量分叉时确实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另外 Fork Choice Rule 协议本身为系统提供了活性,这与 BFT 共识不同,即使恶意节点数量超过某个阈值,安全性大幅降低,也不会影响系统正常出块,这本质上是因为 Chain-Based 共识协议不像 BFT-Based 共识协议那样有一个需要凑足 ${2\above{1pt}3}$ 权重的强阈值要求。

然而网络延迟或恶意攻击导致频繁分叉不可避免,造成系统的安全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会不断发生波动(如 attestation 最分散时攻击者作恶的难度最低)。攻击者可以早早准备好一个恶意区块,然后等待一个系统安全性最弱的时机发布出去,这就是 Long Range Attack。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坊引入了 Casper FFG 协议为共识提供了 Finality,我将在下一篇文章详细讲述。

推荐阅读


点赞 3
收藏 1
分享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飞仔
飞仔
0x27C7...F017
Shardora 链开发者。Shardora 是一条支持多分片动态平滑扩容的区块链。目前 WIP https://github.com/tenondvpn/shard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