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顾了比特币在2017年至2020年间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协议的现状、技术创新如Taproot,以及社区内的重要事件和讨论,例如Drivechain的提出、闪电火炬实验、CoinJoin战争以及围绕黑名单的争议等,展现了比特币在技术、社区和文化层面的演变。
本文详细回顾了2015年至2017年比特币社区围绕区块大小限制问题展开的激烈争论,即区块体积大战。文章描述了涉及的关键人物、技术提案(如BitcoinXT、Bitcoin Classic、Segregated Witness)、以及事件的发展,包括以太坊的出现、Bitcoin Cash的分叉,以及最终纽约协议的破裂,展现了社区在技术选择、治理和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局面。
本文是《比特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系列的第三篇,主要讲述了2011年至2015年间比特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技术变革,包括域名币的出现、莱特币的争议、BIP流程的建立、以及比特币基金会的成立和MtGox交易所的倒闭等。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关键人物,如罗斯·乌布里希、嘉文·安德烈森等。
本文是《比特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第二篇,重点介绍了中本聪的早期活动,包括匿名注册域名、发布白皮书、以及他对密码学邮件组的贡献。文章还分析了创世区块中的信息,并探讨了中本聪在比特币发展早期的一些技术选择和潜在的“错误”,以及他对比特币的贡献和最终的淡出。
本文回顾了比特币诞生前的历史,从1930年代的罗斯福政府的黄金禁令,到1990年代密码朋克运动的发展,再到2000年代电子货币的探索,详细介绍了密码学、电子支付和去中心化货币的思想演变,以及这些思想对比特币的影响。文章还提及了哈耶克、图灵、尼克松、Diffie、Hellman等历史人物,详细介绍了他们对比特币的贡献。
本文作者 Jameson Lopp 探讨了 Shamir 私钥分割(SSS)在比特币密钥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问题。文章分析了 SSS 的多个风险点,包括单点故障、碎片撤回难题、实现复杂性、缺乏标准、社交恢复复杂性、可审计性差、碎片完整性问题以及旁路攻击风险。作者认为 SSS 方案会增加用户面临的风险,相比之下,多重签名是更安全的选择。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中限制条款(covenant)的概念,即限制 UTXO 花费方式的脚本。
本文介绍了 Bitcoin Core 如何生成用于私钥的熵,混合了来自处理器指令、操作系统、动态和静态事件四个主要来源的熵。文章详细阐述了每个来源的具体方法,例如 RDSEED 和 RDRAND 指令,以及各种操作系统的随机数生成函数,并解释了如何通过哈希函数和异或运算来增强熵。
本文介绍了Pickhardt Payment算法,旨在优化闪电网络的寻路机制,通过概率模型评估通道流动性,提高支付的可靠性和上限。该算法利用流动性最大的通道进行支付,从而提升了支付成功率,并能实现更大额的支付,同时降低手续费,为闪电网络带来双赢局面。
本文总结了关于闪电网络中交易钉死攻击的讨论和缓解措施。交易钉死攻击分为针对HTLC交易和承诺交易的攻击,攻击者通过操纵交易池,阻止受害者的交易确认,从而窃取HTLC资金。文章提出了几种缓解措施,包括保留费用更新机制、广泛建立连接、Pay-for-preimage交易以及协议外的交易包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