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百科

区块链

在本次视频中,Uma Roy和Tracy讨论了RISC-V zkVM(零知识虚拟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视频的核心内容围绕zkVM的定义、工作流程以及其在区块链和加密领域的潜在用途展开。 ### 核心内容概括 1. **zkVM的定义**:zkVM代表零知识虚拟机,它允许开发者使用常规编程语言编写程序,而不需要手动编写复杂的电路。zkVM通过将程序编译为RISC-V指令集来生成零知识证明。 2. **工作流程**: - 开发者编写Rust代码并将其编译为RISC-V字节码(ELF文件)。 - zkVM执行这些指令并生成执行轨迹(witness),以证明程序在特定输入下的正确性。 - 使用STARK(可扩展透明论证)和其他技术来约束程序的执行,确保每个指令的正确性。 - 通过分片和递归的方式处理长程序,以提高效率并减少内存消耗。 ### 关键论据和信息 1. **zkVM的优势**:与传统的电路设计相比,zkVM使得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降低了技术门槛。 2. **内存管理**:视频中介绍了两种内存管理技术,Merkelized memory和offline memory checking,后者通过时间戳和查找参数来高效地验证内存访问。 3. **预编译和效率**:通过使用预编译电路(如Keccak哈希函数),zkVM可以显著减少计算周期,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4. **长程序处理**:对于长达数亿指令的程序,zkVM通过将程序分成多个片段(shards)并并行处理每个片段的证明,来解决内存和计算效率问题。 5. **应用场景**:zkVM在区块链中的应用,特别是zk-Rollups,能够提高交易的隐私性和可扩展性,使得更多开发者能够轻松实现复杂的加密功能。 总的来说,视频深入探讨了zkVM的架构和实现细节,强调了其在现代区块链技术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170
0
0
2025-02-26 20:38
智能合约(也称为分布式应用)近年来非常流行。智能合约最早由计算机科学家Nick Szabo于1997年提出,旨在利用分布式账本存储合同。智能合约与现实世界的合同类似,但完全数字化,实际上是存储在区块链中的小型计算机程序。以Kickstarter为例,传统的众筹平台需要第三方来管理资金,而智能合约可以消除这一需求。通过编程,智能合约可以在项目达到资金目标时自动将资金转给项目创建者,若未达标则自动退款给支持者。智能合约的不可变性和分布性确保了其安全性,任何人无法篡改合约内容,且网络中的每个人都会验证合约的输出。智能合约不仅适用于众筹,还可用于银行贷款、保险索赔等多种场景。目前,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中,以以太坊最为知名,使用Solidity编程语言进行开发。
182
0
0
2025-02-05 16:15
本视频由康奈尔科技学院的教授Ari Jules主讲,主要探讨区块链预言机(oracles)的概念、功能及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应用。以下是视频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论据总结: 1. **核心内容概述**: - 预言机是连接区块链与外部数据源的工具,能够将链外数据传递到链上智能合约中。视频详细介绍了预言机的工作原理、技术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尤其是在DeFi领域。 2. **关键论据和信息**: - **预言机的定义**:预言机被定义为一个将链外数据(如市场价格、事件状态等)传递到链上智能合约的系统。它们在许多DeFi应用中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需要外部数据的合约,如借贷、保险和交易所。 - **技术挑战**:构建预言机并非易事,主要挑战包括数据的准确性、节点的可靠性、外部数据源的可用性等。视频中提到,单一节点获取数据可能导致中心化问题,因此采用多个节点共同获取数据并达成共识是解决方案之一。 - **去中心化与安全性**:通过使用多个节点和冗余机制,可以提高数据传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视频还讨论了如何通过中位数计算来避免恶意节点对数据的影响。 - **隐私保护**:预言机在未来可能会引入隐私保护机制,例如使用可信执行环境(TEE)和零知识证明,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未来应用**:视频展望了预言机在未来DeFi应用中的潜力,包括隐私保护的DeFi合约、去中心化身份验证和数字资产的代币化等。 总的来说,视频深入探讨了预言机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同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隐私保护和应用场景。
104
0
0
2025-01-27 08:09
本次讲座由Andrew Miller主讲,主要介绍智能合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区块链上的应用。智能合约被视为区块链上的程序对象,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合同。讲座内容包括Solidity编程基础、CryptoKitties拍卖机制案例分析、智能合约与法律合同的比较,以及代币的概念,涵盖可替代代币(如ERC20)和不可替代代币(如ERC721)的特点。通过实例,Miller强调了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特性及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重要性,鼓励学习者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132
0
0
2025-01-27 08:04
在本次讲座中,斯坦福大学教授Dan Bonnet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知识,强调了区块链在缺乏可信方的环境中的重要性。区块链由四个层次组成:共识层、计算层、应用层和用户工具层。共识层确保数据的持久性和一致性,而计算层则允许在区块链上运行应用程序。讲座还探讨了数字签名的作用、支付通道和Roll-up机制等扩展区块链处理能力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桥接技术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通过这些技术,区块链能够处理更多交易,降低费用,并实现跨链资产转移。
113
0
0
2025-01-27 08:03
本课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董松教授及其他四位讲师共同教授,旨在探讨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概念及其与传统金融(CeFi)的对比。DeFi是基于公共区块链技术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允许用户自主管理资产,提供透明性和去信任化的服务。课程将涵盖DeFi的基本构建块,如资产代币化、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借贷服务,并讨论其优势与风险,包括安全性、系统性风险及合规性等问题。通过对CeFi与DeFi的比较,课程旨在揭示两者在计算机科学与金融交叉领域的潜在挑战与机遇。
745
0
0
2025-01-23 14:36
在过去的三年中,以太坊用户从单一链的简单环境,转变为如今复杂的多链生态,面临 Base、Optimism、Arbitrum 等多个链的挑战。这一变化虽然使交易成本和速度大幅提升,但也带来了用户体验的困惑。用户在购买代币时,需经历多个步骤和平台,导致原本简单的目标变得繁琐。 例如,用户想购买 MOODENG 代币,需先通过 Moonpay 购买 ETH,再通过 Super Bridge 将其转移到 Base,最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Uniswap 上进行兑换。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还需用户了解多种术语和服务,增加了使用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设计师们应当借鉴成功的 Web2 应用,简化用户界面,聚焦用户需求。通过构建共享基础设施,实现跨链互操作性,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上管理所有代币余额,轻松进行交易,而无需关心背后的复杂性。 未来的设计应当让用户能够直接表达需求,而非被迫理解技术细节。通过这种方式,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创造理想的用户体验,真正实现区块链的潜力。
94
0
0
2025-01-23 13:16
Solana,这个名字在加密货币领域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着无数目光。作为一种新兴区块链技术,Solana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迅速崛起,尤其是在速度和成本方面。其区块时间仅为 400 毫秒,远超以太坊的 10 秒和比特币的 10 分钟,处理能力可达 710,000 笔交易每秒,堪比 Visa 的 30 倍。 Solana 的核心在于其创新的共识机制——历史证明(Proof of History),通过时间戳技术,解决了区块链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问题,使得数据处理更为高效。此外,Solana 允许并行处理智能合约,极大提升了网络的处理能力。 在代币经济学方面,Solana 的代币 SOL 用于交易费用,具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双重特性。尽管曾经历过短暂的网络故障,但其价格依然坚挺,显示出市场对其潜力的认可。 总之,Solana 以其卓越的技术和灵活的经济模型,正在重新定义区块链的未来,成为开发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121
0
0
2025-01-23 10:41
在一次关于统一以太坊L2生态系统竞争的讨论中,参与者们探讨了如何减少L2之间的碎片化问题。Vitalik Buterin和其他行业领袖回顾了以太坊的扩展历程,强调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用户体验的复杂性和开发者在选择构建平台时的困惑。与会者们一致认为,尽管L2之间存在竞争,但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接口,可以实现更好的互操作性。讨论还涉及了如何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用户友好的解决方案。总体而言,参与者们对以太坊未来的互操作性和用户体验持乐观态度,认为通过合作和技术进步,可以克服当前的挑战。
109
0
0
2025-01-23 10:37
本次快速演讲讨论了 based rollups 和预确认(preconf)技术,旨在解决当前以太坊二层(L2)生态系统中的碎片化问题。随着以太坊的不断发展,L2之间缺乏互操作性,导致流动性和用户的分散。based rollups 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以太坊验证者对L2交易进行排序,从而实现更高的去中心化和互操作性。预确认则是验证者对用户交易的承诺,确保交易在提议区块时会被包含,若未能履行承诺,验证者将面临惩罚。这种机制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能在不修改基础层的情况下,提供更快速的交易处理。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如验证所有L2交易的负担和预确认网络的复杂性,但基础滚动和预确认的结合为解决L2碎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72
0
0
2025-01-23 10:37
在 DEFCON 7 的演讲中,讲者分享了智能合约开发者应关注的编程语言特性,尤其是基于其在 OpenZeppelin Contracts 项目的经验。OpenZeppelin Contracts 的初衷是提供可重用的合约库,以减少开发者引入错误的风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开发者需要在库的基础上添加自定义行为,因此确保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成为了关键。 讲者以 ERC20 代币为例,强调了安全抽象的重要性。通过提供一个安全的 mint 函数,确保了代币合约的基本属性得以保持,避免了开发者在实现时犯错。此外,讲者指出,继承机制虽然是实现可扩展性的主要方式,但也可能导致不一致的行为,增加了出错的风险。 随着以太坊网络的拥堵,开发者对 gas 效率的关注日益增加,手写汇编代码成为一种趋势。尽管这种做法在某些情况下能提高效率,但讲者警告说,过度依赖低级细节可能会分散开发者的注意力,影响合约的安全性。 最后,讲者呼吁探索新的编程语言设计,尤其是借鉴函数式编程语言的特性,以期在未来的智能合约开发中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这一探索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局限性,也为智能合约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75
0
0
2025-01-23 10:37
在 2017 年的 DEF CON 上,演讲者回顾了以太坊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的演讲主题为《链抽象的宏伟计划》,探讨了通过资源锁实现以太坊的无缝互操作性。最初,以太坊被视为“世界计算机”,但随着 2020 年 gas 价格飙升,系统变得难以使用,催生了 DeFi 的兴起。随后,开发者们开始将应用程序迁移到多个 roll-up 上,然而这种碎片化的现象带来了新的问题。 演讲者提出,资源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资源锁由最终性保护和矛盾保护组成,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跨链操作。他们的目标是为应用程序和钱包提供一个无缝的跨链执行工具包,消除传统的桥接和 gas 费用。通过资源锁,用户只需提供签名,便可在目标链上快速执行交易。 演讲者还介绍了他们的产品,包括跨链交换和资源锁即服务,旨在为基础设施提供商提供信任最小化的执行保障。最终,他鼓励开发者们探索资源锁的潜力,以提升以太坊的用户体验。
90
0
0
2025-01-23 10:37
在区块链技术中,Rollup 是一种重要的扩展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乐观 Rollup 和 ZK Rollup。乐观 Rollup 假设数据有效,依赖于欺诈证明和挑战期来确保安全性,而 ZK Rollup 则通过有效性证明提供数学保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ZK Rollup 的优势在于无需等待挑战期,验证速度更快。 ZK EVM 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允许开发者在以太坊上执行可证明的代码,支持 Solidity 等语言。不同类型的 ZK EVM 之间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兼容性和安全性上。随着技术的发展,Rollup 的设计空间也在不断扩展,包括主权 Rollup 和基础 Rollup 等新概念。 此外,可信执行环境(TEE)为隐私和安全提供了硬件支持,允许在隔离环境中运行代码,增强了对数据的保护。未来,随着 EIP 4844 的引入,数据可用性层的概念将进一步推动 Rollup 的发展。 总之,Rollup 技术在扩展性、安全性和开发者体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将继续推动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演进。
83
0
0
2025-01-23 10:37
在以太坊的四年发展中,Rollup Centric 路线图成为了网络扩展的核心策略,通过将交易处理转移到链下的 Rollup,提升了交易吞吐量和降低了成本。Dan 介绍了如何通过 Rollup Boost 加速这一创新进程,强调了 Layer 2 生态系统的创新潜力。 首先,Rollup Centric 路线图的目标是提升每秒交易量、降低交易费用,并将创新外包给 Layer 2 生态系统。数据显示,Layer 2 的交易量已提升至以太坊的 26 倍,且交易成本低于 1 美分。然而,Layer 2 之间的创新转移仍显不足,存在协调失败的问题。 Dan 提出了四个关键改进领域:提升包含和执行保证、建立多证明者接口、协调互操作标准,以及开发开放源代码的虚拟机。这些措施将促进 Layer 2 之间的合作与创新。 最后,Rollup Boost 作为一个开源工具,旨在简化 Layer 2 的开发过程,允许开发者在不分叉底层代码的情况下,快速实现新功能。通过这些努力,以太坊的 Layer 2 生态系统将迎来更大的创新与发展。
82
0
0
2025-01-23 10:37
在这场引发争议的演讲中,演讲者以其在以太坊上十余年的建设经验,批判了现有工具和以太坊核心路线图。他指出,尽管 Coinbase 的 Jesse 和团队在推动以太坊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声称将“下一个十亿人带入以太坊”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是将用户引入 Base 平台。演讲者强调,Base 作为一个中心化平台,可能会在未来收取高额费用,损害用户利益。 他进一步分析了以太坊的安全性,认为许多二层解决方案并未真正继承以太坊的安全特性,反而可能导致用户资金的风险。他提到,链的抽象化可能会掩盖潜在的风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资金损失。 演讲者提出,以太坊应开发和部署 ZK 证明的 EVM Rollups,以确保真正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本土的 Rollups,才能维护以太坊作为最重要经济区的地位,避免其逐渐沦为“检查点”系统。 最后,他呼吁以太坊社区共同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为以太坊的未来贡献力量。
89
0
0
2025-01-23 10:37
登链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