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过期和历史过期以增强以太坊的去中心化
自 19 年 3 月了解了 “无状态性” 概念以来,我便认定,无状态性是以太坊最值得研究的底层协议演化方向,唯有它能既解决状态膨胀问题,又维持以太坊的经济属性。今天我仍这么相信。只是,对状态膨胀问题的思考,会不断牵涉到以太坊的底层范式 —— 全局状态和链上计算 —— 最终具象化为一个问题:如何为链上操作制定名义开销比例(gas cost)?无论要对以太坊作什么改进,都绕不开这个问题。最终你也会得到跟我一样的结论:以太坊的设计失衡之处不是一处,而是两处。无状态性之后,我们仍有迢迢长路。
ASE 代表地址空间扩展(Address Space Extension),一边提高安全性及添加周期
当前的以太坊1.0链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状态大小。约为 10-100 GB (具体取决于其存储方式),对于许多节点来说,将其保存在工作内存中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会选择慢速固定存储。然而,硬盘速度过慢难以与以太坊区块保持同步 (或是从创世区块开始同步),因此必须使用更加昂贵的 SSD。这么说吧,当前的状态大小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状态的增长成本相对较低,并且会一直增长,即时我们提高状态增长的成本,也无法使状态占用者为网络实际受到的影响付费,而该影响是永恒存在的。
自上一版无状态以太坊的全面 “路线图” 发布以来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现在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似乎又到了需要 “全都写下来” 的时候了。
以太坊无状的一个关键是,让证明数据足够小
探索 Verkle Trie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