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后可观看高清视频
第2 课:区块链生态全景介绍 - 以太坊、Layer2 扩容 、Solana、SUI 、跨链桥
24次播放
10小时前
区块链生态全景介绍 - 以太坊、Layer2 扩容 、Solana、SUI 、跨链桥 主要内容:
-
比特币的回顾与局限:
- 比特币被定义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采用PoW共识机制,约10分钟出一个块,被誉为“数字黄金”。
- 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支持除转账以外的复杂程序运行,仅能进行简单的交易。虽然有改进方案,但尚未成熟。
- PoW机制消耗大量能源,且交易处理速度较慢(TPS低),不适合日常支付。
-
以太坊的创新与发展:
- 以太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目标是成为“世界计算机”,允许在网络上运行各种程序。
- 由Vitalik Buterin在2013年提出,并于2015年上线,结合 比特币 + 智能合约的概念。
- Hashkey是早期投资以太坊的团队。
- 以太坊的主要改进包括:
- 共识机制从PoW切换到PoS(2022年),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出块速度更快(约12秒)。
- 内置以太坊虚拟机(EVM),可以执行各种程序,可以理解为去中心化的操作系统或数据库+操作系统。
-
以太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PoS机制的运行原理: 通过质押ETH来保护网络安全,验证者需要质押32个ETH才能参与出块,并随机选出出块者,其他验证者进行验证签名。
- 程序执行与Gas机制: 以太坊通过Gas来衡量和限制程序的工作量,用户在发起交易时需要设置Gas Limit和Gas Price,矿工根据Gas Price排序交易并收取费用。
- 程序无限循环的风险: Gas机制可以防止无限循环的程序阻塞网络。
- 程序收费的公平性: Gas的消耗与程序的计算复杂度相关。
- 程序执行的验证: POS机制下,验证者会验证出块者的交易和区块。
-
以太坊的扩容方案:
-
原地扩容: 包括提高Gas Limit(目前约3500万)、引入临时存储空间(Blob)给Layer 2使用,以及早期提出的分片方案(目前已转向Layer 2)。
-
二层扩容(Layer 2):
将部分交易放到链下执行,减轻主网压力,提高TPS。Rollup是主要的Layer 2方案。
- 乐观Rollup: 将压缩的交易数据和结果提交到Layer 1,乐观假设交易正确执行,通过事后挑战来验证。代表项目有Hashkey Chain、Base、Optimism。
- ZK Rollup: 除了交易数据和结果,还提交交易执行的零知识证明(ZK Proof),在数学上证明交易的正确性。代表项目有zkSync、StarkWare、Linea。
- Layer 2的优势在于更高的TPS和更快的确认时间,但安全性验证机制有所不同。
-
-
其他Layer 1区块链平台:
- EVM兼容链: 借鉴EVM但使用不同的共识机制,如BNB Chain(BSC,PoSA共识,约3秒出块,41个验证节点)、Polygon、Avalanche等。交易所如币安、火币、OKX早期都曾发布自己的EVM兼容链。
- 非EVM兼容链: 有自己的虚拟机和编程模型,如Solana(PoH+PoS共识,约0.4秒出块,理论TPS高,节点要求高,程序和数据分离,交易并行处理,Meme币文化繁荣)、Sui(面向对象模型,Token为一等公民,编程语言层面保证Token安全,可并行处理,TPS高)。
-
跨链技术:
- 由于不同的区块链之间是相互隔离的,需要跨链桥来实现资产和数据的互操作。
- 跨链桥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链上锁定资产,然后在另一条链上发行或解锁等量的资产。
- 存在多种跨链桥服务和协议,包括Layer 2官方桥、交易所集成的跨链服务以及第三方跨链协议(如LayerZero、Wormhole、Circle CCTP、Chainlink)。
-
去中心化存储:
- 区块链不适合存储大量多媒体文件。
- 去中心化存储协议(如IPFS、Arweave)可以用于存储应用的前端代码和其他数据,实现应用的完全去中心化,并保证数据不被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