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敲门砖计划

2025年09月29日更新 22 人订阅
专栏简介 001:中心化交易所 vs 去中心化交易所:一文看懂核心区别 002:什么是 Web3 钱包?从资产管理工具到链上身份的演进之路 003:什么是私钥与助记词?你是否真的拥有你的链上资产? 004:什么是区块链地址?从字符串到链上身份的全貌解析 005:什么是区块链交易?你在链上“做一件事”背后的全过程 006:什么是 Gas?为什么链上操作都要付“手续费”? 007:什么是区块?为什么链上交易要被“打包进区块”? 008:手把手教你看懂区块链浏览器:地址、交易、合约全追踪 009:什么是 NFT?它真的只是个 JPG 吗? 010:什么是智能合约?它真的智能吗? 011:什么是 Token?FT 与 NFT 有何不同? 012:L2 是什么?Rollup 到底 Roll 的是什么? 013:链上交互安全吗?一次点击背后可能藏着的陷阱 014:如何安全地使用钱包:冷钱包、热钱包、硬件钱包与分仓策略 015: 如何正确授权与撤销授权(Approve / Revoke) 016:如何识别和防范钓鱼链接(Phishing Links) 017:如何阅读交易签名弹窗,避免“盲签” 018:Gas 费原来能省?EIP-1559 之后的交易成本优化指南 019:空投陷阱与参与策略:从“空手套白狼”到真正的链上收益 020:NFT 真假辨别术:合约地址才是唯一身份证 021:MEV —— 区块链里的“看不见的税” 022:从链到币,而不是从币到链 023:稳定币:Web3 的硬通货还是隐患? 024:社群为何是 Web3 的生命线? 025:链游的甜蜜与陷阱 026:群聊里的黑手 027:DeFi 高收益的另一面 028:跨链桥安全过河 029:域名钓鱼的细节杀 030:钱包被盗后的生存指南 031:如何参与流动性挖矿?DeFi 新手的第一课 032:质押(Staking):锁仓赚钱还是被锁? 033:借贷协议:你把钱借给了谁? 034:DAO:链上的公司治理 035:如何追踪巨鲸地址?链上猎手的工具与陷阱 036:NFT 衍生玩法:盲盒、合成、租赁

007:什么是区块?为什么链上交易要被“打包进区块”?

  • Henry
  • 发布于 2025-08-03 18:17
  • 阅读 2011

区块是区块链的数据打包单位,承载一批交易,并通过哈希与前一区块相连形成链。它是共识机制、交易执行与网络安全的核心基础。

作者:Henry 🔨 本文是《Web3 敲门砖计划》的第 7 篇(计划共 100 篇)

初衷: ❤️ 不是“我教你”,而是“我们一起搞懂” ❤️ 不堆术语、不炫技,记录真实的学习过程

适合人群: ✅ Web3 初学者 ✅ 想转型到 Web3 的技术 / 内容 / 产品从业者 ✅ 希望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系统认知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点赞(❤️)+ 收藏,一起学习、彼此交流 🙌

区块

引言:区块链的”链“怎么来的?

如果仔细观察区块链浏览器,每次查询交易都会看到一个“区块号”:

  • 为什么这笔交易要被放进某个区块?
  • 区块是什么?它的结构是什么?
  • 区块之间是如何连接成“链”的?

这正是“区块链”作为一种数据结构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机制。


什么是区块(Block)?

区块是区块链上的“数据打包单位”,本质上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容器,用来:

  • 承载一批交易(Transactions)
  • 记录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形成链)
  • 验证并共识哪些操作是真的发生了

你可以把区块理解为区块链上的“页面”,每一页写入了一批交易。


区块包含哪些内容?

以以太坊为例,每一个区块大致包含以下字段:

字段 含义说明
Block Number 区块编号,递增
Timestamp 打包时间戳
Transactions 交易列表(哈希+明细)
Parent Hash 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
State Root 当前状态树的 Merkle 根
Gas Used 本区块消耗的 Gas 总量
Miner / Proposer 该区块由谁打包

为什么交易必须“被打包”?

  1. 提高处理效率

    • 区块不是为每笔交易单独共识,而是批量确认,提高系统吞吐量
  2. 构成链式结构

    • 每个区块都指向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形成链式结构,防止篡改
  3. 利于验证和回滚

    • 如果出现问题(如分叉),可从某一高度重新确认状态
  4. 设计激励机制(挖矿/出块)

    • 每个区块背后是矿工/验证者的工作,他们因此获得 Gas 奖励和出块奖励

交易从提交到进入区块经历了什么?

完整流程:

用户提交交易 → 进入 Mempool → 等待打包 → 节点选择交易 → 打包进区块 → 广播全网

这就像高速公路的收费站:

  • 所有交易先在“等待区”(mempool)排队
  • 节点会优先打包 Gas 费高、合法性强的交易

区块是怎么被创建的?谁决定内容?

在不同共识机制中:

共识机制 出块者 间隔时间
PoW(工作量) 挖矿节点 比特币约10分钟 / ETH(旧)13秒
PoS(权益证明) 被选中的验证者 以太坊现约12秒一块
DPoS、BFT等 委托节点、投票组 更快,常见于侧链、L2

区块确认数:为什么说“6个确认更安全”?

由于网络延迟、区块冲突等问题,区块链可能发生“短暂分叉”,这时候可能存在“两个版本”的最新区块。

只有等一个区块之后有足够数量的后续区块跟上,才被认为是「最终确认」。

在比特币中,“6个确认”是经验值;在以太坊中,一般 12–30 秒后被视为可接受。


重组与分叉:区块不是不可变的吗?

确实,区块链的最终状态一旦被多数节点确认,是不可更改的。但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

  • 网络分裂
  • 出现两个新区块竞争相同高度
  • 节点短暂不同步

这种情况会通过链重组(re-org)机制解决,最终只保留最长链(或权重最高链)。


未来区块的演化趋势

  • 模块化区块链设计(如 Celestia):将交易执行与数据可用性分离
  • 提速(高频出块):Solana、Aptos 等公链支持亚秒级出块
  • Blob / 数据层优化(EIP-4844):为 L2 提供更高效的区块扩展方式
  • 可验证延迟函数(VDF):保护区块生成公平性

结语:没有区块,就没有“链”

区块不是可有可无的容器,而是区块链网络中状态确认、交易共识、数据透明的核心机制。

下一篇,我们将教你如何使用区块链浏览器,亲手追踪每一笔交易、每一个地址、每一份智能合约

点赞 1
收藏 0
分享
本文参与登链社区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