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协议设计中的封装复杂性和系统复杂性,强调在设计区块链协议时如何权衡这两种复杂性。作者通过比较BLS签名和Schnorr签名、ZK-SNARKs和欺诈证明等示例,阐述了不同技术选择可能带来的复杂性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对于配置复杂性的判断并没有简单的答案,建议在具体情况中进行权衡。
有一个强大的智能工具可以让我们对复杂性进行更细致的思考,那就是区分我们所谓的封装复杂性 (encapsulated complexity) 和系统复杂性 (systemic complexity)。
本文中 Vitalik 提出了共享安全性,并解释为何它在跨链和跨 rollup 活动中如此重要。
灵魂绑定概念
当前,(信标链) 以太坊区块需要 64-95 个 slot (约 15 分钟) 来实现最终敲定。在去中心化/敲定时间/开销权衡曲线上,选择这样一个中等时长、在任意维度都不差的权衡是合理的:15 分钟不算太长,与当前的交易所的确认时间相当,且这允许用户在常规计算机上运行节点,即使有大量质押了 32 ETH (而不是早期要求的 1500 ETH) 的验证者也能如此。然而,有很多关于将敲定时间减少到单个 slot 的很好论据。本文是一个处于研究状态的帖子,评估了一些用于实现此目的可能策略。
本文探讨了“推土机与否决权”这一政治轴心,提出了相对简单但深入的看法,认为政治决策可以被理解为单一行动者的冒险与多方授权的矛盾。文章讨论了在推土机和否决权的框架下,如何看待政治动态与区块链治理,并给出了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观点,强调了这两个概念对非政府组织和区块链的相关性。
旨在解决 MEV 的 PBS 方案也会引入抗审查漏洞,Vitalik 探索了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
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第二层质押、使用ZK-SNARKs或欺诈证明、数据可用性采样以及二级交易通道等技术手段,使区块链的区块验证更加去中心化,同时阻止区块生产者的审查行为。此外,文章还展望了以太坊Rollup未来的几种可能发展方向。
Vitalik 提出了以太坊的扩容路线图,并对 rollup 的具体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目前的 rollup 生态面临着什么限制?calldata 扩容和分片的增加如何进一步释放 rollup 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