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探讨了 Danksharding 作为以太坊未来扩展方案的一部分,特别是数据可用性采样(DAS)的工作原理及其潜在改进。文章介绍了 Protodanksharding 和 Danksharding 的基本概念,如何通过 erasure coding 和多项式承诺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可恢复性,并提出了一种通过修改协议以降低重构所需数据比例的方案。
本文探讨了一种名为“wave mint”的新型NFT铸造策略,该策略通过按波次邀请特定社区成员参与铸造,从而确保更符合项目文化和目标的持有者能够入驻。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常见的铸造问题,如‘燃气战争’和机器人的竞争,同时促进了项目的社区建设。作者基于自身在1337 Skulls项目中的实践,详细分析了该策略的优势与挑战。
本文详细介绍了形式化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的过程及其在智能合约中的应用,强调了与单元测试的互补关系,以及如何利用Halmos工具简化形式化验证的实施。文中分析了正式验证的挑战、规范的编写开销及其在ERC721A智能合约中的案例,展示了通过符号测试实现高效验证的重要性。
本文探讨了在Web3环境中如何制定既能促进创新又能有效规制的框架,强调了以应用为基础的监管应侧重于企业而非去中心化协议。文章详细分析了Web3 DAO困境,提出在维持去中心化协议原则的同时,需要设计额外的监管保障措施,以防止诱励不合规活动,并确保合法政策目标的实现。
本文深入探讨了权益证明(PoS)协议中“罚没”机制的重要性,通过腐败分析模型,揭示了无罚没机制的PoS协议易受贿赂攻击的脆弱性。文章论证了引入罚没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攻击成本,增强协议的安全性,并讨论了罚没机制的潜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强调了在特定场景下,罚没机制对提升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安全性的潜在价值。
本文探讨了如何激励区块链投票中的知情参与,并分析了现有机制的局限性。尽管通过奖励投票给少数投票者的方案似乎有前景,但实际上由于道德风险(如无法观察到投票者是否知情)而导致实施成本高昂。此外,文章提出了一些实际建议,以解决激励恶意行为和机器人投票的问题,包括设定先前贡献的要求和结合质押或锁定要求。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去中心化在Web3及传统商业中的重要性与挑战,阐述了如何规划未来的去中心化,并提供了渐进式去中心化的框架和具体指导。作者指出,去中心化并非“一刀切”,而是可以在不同维度和时间上逐步实施,以确保在保持有效决策和产品市场适应力的同时,逐渐实现更高的社区参与度和自我管理。
本文探讨了在构建新型社交网络或搜索引擎时,是否应依赖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文章深入分析了用户被锁定效应的经济理论,论证了在被锁定效应显著时,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网络可以为商家创造信任及价值,避免未来对用户的潜在剥削。
本文探讨了针对Web3应用程序的监管框架,主张应集中于业务层面的监管,而非底层协议。文章分析了Web3与传统金融的不同,指出现有法规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并强调了去中心化技术的优势。最终提出有效监管需要重新评估现有框架,以便在支持创新和防止不当行为之间找到平衡。
a16z crypto 团队成员推荐了一些书籍和游戏,内容涵盖潜水、半导体、间谍等主题,以及大量的科幻作品。推荐的书籍包括小说、非小说和游戏,其中《明日又明日》和《呼气》是重复推荐的作品。还包括一些关于品牌、文化、社群、沟通和经济历史等主题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