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在 Web3 世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打嘴炮总是便宜的,请展示代码~
这句谚语有时会被质疑,有时候会被证实。
但是,就像学经济的同学会相信 「长期来看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作为 Buidlers,我们很多人也会相信:
长期来看,项目价值围绕代码价值上下波动。
世界观基于这样一条「公理」的最大好处是 —— 具备一个在 「心智负担」 和 「效果」 之间具备极佳均衡的「标准」。
我们自然可以增加我们的心智负担,设计出一个更加复杂的「项目衡量标准」,从而增加我们对项目的 「评价效果」 。但对于 Buidlers 来说,心智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真的要这样做吗?确定「优化」不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参考资料:「独立黑客创业操作系统」。
在进行了多种尝试之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 Buidlers ,最终还会回归到这条朴素的公理。判断一个项目究竟是否该参与,最简单的决策手段就是打开它的 Github Org,翻阅翻阅它的 Repo,通常,30 秒内我们就能得到结论。
因此,就实际情况来看,BuidlerBoard 作为一种主观存在于各个 Buidlers 心里的排行榜实际上早已长期存在了。作为 Buidlers,我们用 Pull Request
参与了哪些项目,说明我们的 BuidlerBoard 里都有哪些 Repos 和 Developers。
现在 BeWater 在做的,就是将每个 Buidlers 心中存在的主观 BuidlerBoard 更进一步,「升级」成「众人共同维护」的 BuidlerBoard。
很多有趣的创新,都来自于这种「公共化」尝试。
所以,BuidlerBoard 这个项目本质上是在探索如下问题:
目前发布了 BuidlerBoard 的第一个版本,包含基于 Developers 的 BuidlerBoard:
和基于 Repo 代码仓库的 BuidlerBoard:
除了一些手机端适配等常规的 Fix 以外,有如下一些「进化空间」:
项目提交入口
通过提交入口,开发者仅需提交一个链接🔗,就可以将 Repo 添加进数据源,实现这一功能是实现「众人维护」这一特性的关键一步。
划分出 Github BuidlerBoard 和 BeWater Projects BuidlerBoard 两个版本
目前先上线的是一个面向 Github 所有开源项目的 BuidlerBoard。为了鼓励 Buidlers 参与 BeWater Hackathon Platform,未来可能会针对在 BeWater 中登记过的 Projects 和对应的 Buidlers 推出 BeWater Projects BuidlerBoard。
链上化
将 BuidlerBoard 数据在链上进行存储。
这里有 Jolestar 老师提出的建议:
Put the builder and repo info on chain, and sync the git root to chain periodically. And I suggest training an AI to give a score to the builder.
Usage scenario
- Provide commit proof or contribute proof via the git root.
- Projects can airdrop to the builder via the info on-chain or proof.
- The AI agent on-chain can evaluate the builder and give a grant.
—— https://github.com/orgs/BeWaterXYZ/discussions/575
💡从 24 年开始,BeWater 从项目治理上开始了 Web3 化、Open-Source 化的实践,希望可以由「传统软件工程模式」向「无准入的、🌏全球化的、自进化的 Web3 软件工程模式」转变(ᕦʕ •ᴥ•ʔᕤ ):
算法更新
传统软件工程视角下,会把软件视为一个无机物,而「 Web3 软件工程」视角下,我们会把软件视作 「生命体」 ,这也是理解「 Web3 软件工程」这种新模式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
视为一个无机物,那么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要以「不出错」、「无瑕疵」为设计原则,就像能工巧匠雕琢一件作品;
然而,如果我们把软件视作一个「生命体」,那么设计原则就变成了「简单」与「可以自进化」。想一想在自然發生論下的生命起源吧!异常简单的初始原则结合时间的推演,最终演化出了复杂而健壮的生命体。
同样的,我们需要从「简单的原则」起步,赋予其演化的空间与时间。
以 BuidlerBoard 为例,使用简单的算法作为最初设计 ——
用 Star 数作为 Developers 和 Repos 的排序依据。
之后,我们让这个算法的进化由社区来推动 —— 是否有更合理的排序算法?来 Github Discussion
提出你的建议:
ε(´。•᎑•`)っ ~ https://github.com/orgs/BeWaterXYZ/discussions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