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up可以说是根据Plasma的方案升级而来:在主链上部署Rollup合约记录链下状态并且负责验证提交的链下状态,Rollup链上的运营商则是负责维护好链下的状态。对于Rollup用户而言,其与主链的交互在两个时候:进入(将L1的资产存入L2)与退出(从L2中取出资
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框架,用于评估区块链 Rollup 的成熟度,该框架将 Rollup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完全依赖于中心化控制的"Stage 0"、有限依赖的"Stage 1"以及完全去中心化的"Stage 2"。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要求,如是否能在没有操作员协调的情况下进行资金提取、是否有有效的证明系统、用户的退出时间等。此框架目的是提供一个明确、全面的评估工具,以促进对 Rollup 系统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公开讨论,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和透明性的发展。
OVM 的出现代表着以太坊 L2 的飞跃,因为它不同于变着招 使用 以太坊,它就是以太坊本身的进步。
以太坊社区采用的是一种市集类型的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不存在一个集权式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透明开放的讨论
通过本文,我们想要分享我们与区块链开发者乃至整个区块链社区进行可扩展性研究所得出的成果。我们相信,本文将帮助大家了解零知识证明和二层可扩展性方案的潜力,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技术
当前,以太坊社区同时在使用链下扩容性策略和链上扩容策略。
ZK Rollup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基础是让大的计算任务(或者一大批小的计算任务)在链下执行,链下的计算资源富足得多;然后生成出计算执行过程的有效性证明并发送到区块链上(伴随着一个对新状态的承诺);然后由一个验证者智能合约来验证这些证明。通过验证之后,网络参与者就能相信整个计算是有效的。
虽然我们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年大规模升级至以太坊 2.0,但是过去的几年来,Layer 2 方案在不断发展,Rollup 成为继状态通道和 Plasma 之后的新秀。
这篇文章旨在让读者相信,“以 rollup 为中心” 的方法并不会背离分片,并且有望构建对整个(假设性)系统更直观的理解。
目前,单体区块链存在一个明显的瓶颈:状态增长。对此的直接解决方案是无状态、有效性证明、状态到期和PBS。
记录一下个人学习笔记,参考网上资料,本文主要是我个人学习笔记,内容出处均在文末注明。部分内容源自ChatGPT,如文中有错误还请不吝赐教。【文本】标识的内容文本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L1与L2L1,也就是第一层网络,指的是底层区块链基础设施。它们是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基石,为上层
状态通道在扩容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的诸多属性在很多应用中都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状态通道的运行原理,帮助读者理解状态通道是如何神奇地实现上面介绍的诸多特性。
什么是比特币 Rollups?
OR 面临两难困境:它无法达到 ZK-Rollup 那样的资本效率,因为这会降低其安全性。这是 OR 的固有问题,而非设计细节问题。因此,在选择是运行在 OR 还是 ZK-Rollup 上时,任何应用都会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后者会吸引流动性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