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eb3 世界,稳定币几乎是所有人的“入门资产”。
无论是 CEX 交易、DeFi 借贷,还是跨境支付,USDT / USDC 已成为数字经济的血液。
但稳定币真的是无风险的“硬通货”吗?还是在美元霸权与加密创新的交汇点,隐藏着巨大矛盾?
作者:Henry
🔨 本文是《Web3 敲门砖计划》的第 23 篇(计划共 100 篇)
初衷:
❤️ 不是“我教你”,而是“我们一起搞懂”
❤️ 不堆术语、不炫技,记录真实的学习过程
适合人群:
✅ Web3 初学者
✅ 想转型到 Web3 的技术 / 内容 / 产品从业者
✅ 希望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系统认知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点赞(❤️)+ 收藏,一起学习、彼此交流 🙌

稳定币为何重要?
- 避险港湾:对冲 BTC、ETH 等加密资产的高波动。
- 交易媒介:绝大多数交易对以稳定币计价。
- DeFi 基础:借贷、清算、流动性挖矿等操作都依赖稳定币。
- 跨境结算:在土耳其、阿根廷、尼日利亚,USDT 已成为“影子美元”。
一句话:没有稳定币,链上金融就无法运转。
三种稳定币模式
1️⃣ 中心化法币储备型(主流,用户最熟悉)
- USDT (Tether):最早也是体量最大的稳定币,流通量 > 1000 亿美金。
- USDC (Circle / Coinbase 合作):合规性更强,透明度高,但曾因银行危机出现脱锚。
- BUSD (Binance):曾是币安主打,但因监管压力被迫缩减规模。
👉 这类稳定币背后有公司,储备资产大多是美元国债或现金等价物。优点是流动性最强,缺点是中心化、可被冻结。
2️⃣ 去中心化超额抵押型(开发者、DeFi 圈子熟悉,但普通人较陌生)
- DAI (MakerDAO):最老牌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由抵押 ETH、USDC 等资产生成。
- LUSD (Liquity):完全去中心化的尝试,主要通过 ETH 超额抵押生成。
👉 这类稳定币在小白用户中确实不知名,但在 DeFi 开发者与深度玩家 里讨论度很高,因为它们代表了“真正去中心化”的探索。
3️⃣ 算法稳定币(实验失败案例,用户知道是因为“爆雷”)
- UST (Terra/LUNA):通过算法维持锚定,2022 年崩盘,400 亿美金蒸发。
- FRAX:混合模型(部分抵押+部分算法),目前还存活但争议不断。
👉 大部分人听说过,是因为 UST 崩盘事件,让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监管拐点:GENIUS 法案登场
2025 年 7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 GENIUS 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为稳定币建立了首个全国性监管框架。
关键条款:
- 100% 储备:发行量必须完全由 美元现金 / 联准会存款 / 93 天以内美债 担保。
- 双轨监管:<100 亿美元可走州监管;≥100 亿美元必须联邦监管。
- 公开披露与审计:每月披露储备,≥500 亿美元发行人需年度审计。
- 法律地位明确:稳定币被定义为 支付工具,不再受证券法约束。
法案目的:
- 巩固美元霸权(稳定币=链上数字美元)。
- 推动美债需求(发行人被迫买美债)。
- 增强消费者保护(反洗钱、透明披露)。
- 引导传统金融与科技巨头合规入场。
全球影响
-
美元数字化的加速器
- 稳定币从“灰色工具”变成 合法的数字美元。
- 国际支付或出现绕过 SWIFT 的链上美元通道。
-
去中心化稳定币的生存压力
- DAI、LUSD 等流动性可能被合规稳定币蚕食。
- 但在抗审查和金融自由上,它们依然有独特价值。
-
新兴市场的依赖
- 弱货币国家将更依赖“链上美元”,但风险也更受美国监管牵制。
-
CBDC 的潜在竞争
- 美元稳定币 vs 数字人民币 / 欧元数字货币,未来可能是全球金融的“主战场”。
投资者如何应对?
- 认清风险结构:稳定币并非无风险,背后是公司、银行、监管体系。
- 多元化配置:避免单一依赖 USDT 或 USDC。
- 用途明确:稳定币更适合做 交易媒介 / 临时避险,而非长期投资。
- 关注监管趋势:GENIUS 法案是美国抢占稳定币话语权的开端,未来全球可能效仿。
结语
稳定币既是 Web3 的 硬通货,也是美元霸权的 新延伸。
GENIUS 法案的通过,让稳定币从“灰色地带”走向合规化,使它成为全球金融博弈的核心工具。
对普通用户而言,稳定币依然不可或缺,但不能被盲目神化。
桥虽坚固,但桥下依然是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