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以太坊通过 EIP-4844 引入 blob 后,rollup 面临的新型攻击面,并分析了相应的经济防御机制。
Hazeflow 发布的研报第二部分,重点在于稳定币 L1 如何通过代币化的外汇、自主支付、隐形基础设施和品牌合作等方式,借助金融机构实现大规模应用。文章强调,稳定币 L1 的成功不在于直接吸引个人用户,而在于首先整合银行和支付公司等机构,将稳定币整合到传统金融流程中,解决现实摩擦。
本文介绍了Raiku,一个旨在解决Solana区块链确定性执行问题的方案。Solana虽然速度快、费用低,但在网络拥堵时缺乏确定性执行保证,阻碍了机构采用。Raiku通过引入AOT(Ahead-of-Time)和JIT(Just-in-Time)交易类型,以及Slot Marketplace,为需要确定性结果的用户和机构增加了一个溢价层,从而实现交易的可预测、快速和可定制排序。
Hazeflow 提出了 Flying Tulip 创新型加密融资模型,该模型不直接花费融资资金,而是将资金再投资以产生收益,并将收益用于资助运营和回购代币。FT 代币伴随永久看跌期权发行,为投资者提供下行保护,即使代币贬值,也能以初始投资额售出。
本文分析了稳定币公链的发展方向,认为其不应专注于吸引DeFi用户,而应优先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通过银行、支付公司等机构间接触达用户。文章指出,传统金融的流量远大于DeFi,稳定币公链应构建连接加密世界和现实经济的桥梁,通过实际应用(如tokenized FX markets、agentic commerce、DePIN)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并探讨了通过机构和基层两个途径实现稳定币L1增长的策略。
本文分析了以太坊Layer 2解决方案的兴起,探讨了其对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讨论了其他Layer 1区块链迁移到以太坊L2的原因。文章通过类比机场和航空公司,阐述了L2在继承以太坊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文章还分析了Ronin、Celo、Lisk等项目迁移到以太坊L2的案例,认为这是区块链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比较了SP1 Turbo (Succinct)、SP1 Hypercube (Succinct)和R0VM (RISC Zero)三种zkVMs (zero-knowledge virtual machines)在证明生成方面的性能和成本。
本文探讨了在区块链系统中,对于恶意行为的惩罚,是销毁被罚没的资产(burning tokens)更好,还是将这些资产重新分配(redistributing tokens)更好。
本文深入探讨了以太坊 Layer 2 网络(Rollups)的安全性问题,分析了桥、排序器和治理机制中存在的信任差距。文章指出,目前rollup的安全性过度依赖外部桥和中心化排序器,未能充分利用以太坊主网的安全性,并探讨了未来rollup发展方向,包括原生rollup、Based Rollup和秘钥库rollup等。
本文介绍了Succinct Labs的SP1 zkVM和Succinct Prover Network (SPN)。SP1是一个零知识虚拟机,简化了ZK证明的生成,而SPN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用于加速和降低ZK证明的成本,二者结合使用,通过SP1生成证明,并通过SPN加速证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