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中的社会共识机制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的效果,定义了一系列量化这些概念的指标,包括政治实体数量、成本、故障检测能力等。通过数学框架,文章提出了对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并通过实证假设分析了硬件需求和层二解决方案的影响。
本文深入探讨了 Rollup 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用户、操作员和基础层之间的角色及其经济关系,探讨了运营成本、数据发布成本以及拥堵成本等多个方面,并讨论如何维护运营预算平衡。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为理解和设计 Rollup 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这篇文章探讨了在公共物品融资中收入-邪恶曲线的概念,分析了如何平衡货币化选择与社会价值。它强调了排他性和竞争性如何影响物品的资金优先级,并提出从减少货币化压力的角度评估项目的重要性。文章最终指出,虽然监测和评估项目的收入-邪恶曲线存在挑战,但它仍然是理解资助决策的有力工具。
本文探讨了在决策过程中,'凸'与'凹'的心态如何影响人们的选择和思维方式。通过比较这两种思维方式,作者分析了在技术、经济和政治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了在某些情况下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可能比极端立场更具效果,并举出了多个经济学和政策的实例来支撑这一观点。
该文章反思了2020年在加密货币和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变化,探讨了经济学、政治和人类动机如何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加密货币的治理、数字民族主义现象,以及人们在参与区块链项目时的非货币动机,指出了这些方面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本文介绍了二次支付的概念及其应用,包括二次投票、二次融资和二次关注支付,探讨了这些机制如何在公共决策中改善资源分配和个人影响力。文中详细解释了二次支付机制的原理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如身份识别和经济不平等,并给出了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回顾了2014年提出的加密货币相关的16个难题,分析了这五年来在密码学、共识理论和经济学领域的进展。文章深入探讨了每个问题的现状、解决方案的实现程度,并讨论了未来的新难点,特别是关于去中心化治理和公共物品资助等领域的挑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以太坊和Solana的质押机制及其经济学,分析了两者的质押收益、通货膨胀模型和网络结构,阐明了质押如何为这些区块链网络创建现金流生成资产。以太坊的质押收益为3.08%,而Solana则高达11.5%。
文章介绍了‘收入-邪恶曲线’的概念,用来分析在公私合作项目中,不同的货币化方式带来的利弊,并探讨如何通过外部资助减轻对货币化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社区的负面影响。
本文探讨了'中央计划'这一概念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误用,分析了简单社会系统的重要性,强调应避免复杂性对系统的潜在负面影响,并提出简单的社会制度更具稳定性和合法性。文章通过各种例子和理论认为,许多被视为市场的设计实际上是中央计划的体现,应更加重视系统的简单化和抵抗操控的能力。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最大可提取价值(MEV)的定义及其复杂性,强调了在区块链领域对MEV进行正式化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现有MEV定义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定义,旨在为未来的MEV研究奠定基础。作者在讨论中探及了玩家、交易以及跨域MEV等多个关键概念,最终提出了更易推广的MEV定义,强调了MEV的理论潜力与实际挑战。
本文以 EIP-1559 的原理对 rollup 经济的开销与收益进行解构,探索 L2 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