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它的共识机制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命名呢?(我之前用的是限速版 SPoRA 机制来命名)。带着这个问题,我与 Arweave 官方的核心共识机制工程师作了深度的讨论,得知 SPoRes 简洁复制证明其实就算是 Arweave 2.6 的共识机制名称。
本期我们的主题是eth2 背后的共识机制。Eth2 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判断区块链的前部区块和组成区块。Eth2 混合了两种机制(LMD-GHOST 及 Casper FFG)以达成共识,不仅使得网络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安全快速,并且在受到攻击时也能保障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去中心化存储的另外1种解决方案Arweave的实现。文中还对比了filecoin和Arweave的优劣,目前来看Arweave落地的更好一些。最后我们通过Arweave的smartweave引出了一种基于存储的共识范式。
它依靠自己尝试形成的历史来执行惩罚
好的共识算法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能、效率、激励、公平等多种因素, 还需要衡量应用场景和环境,保持可扩展性和中心化的平衡。共识算法本身是纯粹的数学研究,在实际的区块链系统中由于很难保证有足够多利益不相干的矿工或验证者,因此只有比特币,以太坊等少数的区块链系统的共识机制才是真正安全的。
摘要
Raft 是一种为了管理复制日志的一致性算法。它提供了和 Paxos 算法相同的功能和性能,但是它的算法结构和 Paxos 不同,使得 Raft 算法更加容易理解并且更容易构建实际的系统。为了提升可理解性,Raft 将一致性算法分解成了几个关键模块,例如领导人选举、日志复制和安全性。同时它通过实施一个更强的一致性来减少需要考虑的状态的数量。从一个用户研究的结果可以证明,对于学生而言,Raft 算法比 Paxos 算法更加容易学习。Raft 算法还包括一个新的机制来允许集群成员的动态改变
安全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假设(assumption)和保证(guarantee)。如果用作输入的假设成立,则安全模型输出的保证也应成立。本文深入探索比特币为其全节点运营者提供的安全模型,比特币是如何做到信任需求最小化的
区块链节点使用共识引擎来达成区块链状态一致性。本文涉及区块链系统的共识基础知识,共识如何与substrate framework中的runtime进行交互,以及共识引擎是如何在framework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