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以太坊协议设计中的封装复杂性与系统复杂性之间的权衡。作者阐述了这两种复杂性的定义,并通过多个密码学和经济学的例子(如BLS签名与Schnorr签名、ZK-SNARKs与欺诈证明)探讨了如何在协议设计中做出选择。设计复杂性的减少并不总是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在面对不同复杂性的权衡时需要灵活判断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预测市场的运作及其在区块链上的应用。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经验,并分析了预测市场的效率与参与者行为的相互影响,进而提出对未来预测市场的乐观展望,强调其在决策和治理创新中的潜在价值。
本文详细回顾了Gitcoin的第四轮二次资金筹集,探讨了该轮与前三轮的区别,包括技术和媒体类别的划分及其对筹款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对Twitter账户@antiprosynth的资助引发的争议。此外,文章讨论了二次资金筹集机制的潜在缺陷以及对未来改进的建议,表明这些变化可能会对公共品资助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讨论了区块链中基础层(Layer 1)和上层协议(Layer 2)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层需要具备足够的功能性(即“功能性逃逸速度”)才能支持上层协议的构建。文章详细探讨了基础层需具备的编程语言、状态丰富性、数据可扩展性和低延迟等功能,并指出仅依赖上层协议解决扩展性和功能性问题是不现实的。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游戏,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在圣诞节与朋友共同参与,还能帮助人们理解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低维空间和模算术。文章中包括了几种不同的棋类和扑克牌游戏,它们运用了特殊的棋盘设计和数学结构,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本文介绍了二次支付的概念及其应用,包括二次投票、二次融资和二次关注支付,探讨了这些机制如何在公共决策中改善资源分配和个人影响力。文中详细解释了二次支付机制的原理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如身份识别和经济不平等,并给出了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2014年,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和一个演讲,列出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难题,我认为这些问题对于(我当时称之为的)加密货币领域能够走向成熟非常重要。在过去的五年里,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我们当时认为重要的问题上究竟取
这篇文章回顾了2014年提出的加密货币相关的16个难题,分析了这五年来在密码学、共识理论和经济学领域的进展。文章深入探讨了每个问题的现状、解决方案的实现程度,并讨论了未来的新难点,特别是关于去中心化治理和公共物品资助等领域的挑战。
本文对Gitcoin的第三轮二次补助融资进行了深入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该轮融资的结果及其对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使用新的配对界定的二次补助机制,文章探讨了该方法如何有效补偿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并对比了传统模式下的资助差异。作者认为,尽管该机制仍在发展中,但其展现出的初步成果预示着未来公共资金支持的良好前景。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对面的协议,用于证明对私钥的无条件占有权。通过详细叙述Alice的注册过程,该协议依赖于多个参与者的协作来验证她的密钥分片,并结合了以太坊的区块信息和安全验证方法,展示了该方案在去中心化选举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潜在的安全性和复杂性。